(圖片說明: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先生致開幕辭)
張國華認為:“隨著線上紅利消失與傳播粉末化時代的到來,各大行業品牌開始轉向傳播形式多元的線下場景。”在大會上,央視市場研究總經理趙梅發布了《2023年商旅場景營銷價值白皮書》,首次提出酒店場景營銷價值將成為文旅品牌營銷的新趨勢。對此,酒旅產業生態運營服務商攜旅集團董事長唐健銘先生在主旨演講《文商旅品牌高質量融合發展的踐行之路》中表示:“酒店是商旅人群深入了解在地城市、人文、歷史以及自然風貌特色的一線窗口,也是地方文商旅產品打造品牌的最佳場景之一。可以預見,‘得酒旅場景營銷陣地者,得文旅心智’的時代已經到來。”
(圖片說明:攜旅集團董事長唐健銘先生發言)
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在主旨演講《文商旅品牌化發展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中指出:“塑造文旅品牌離不開科技賦能。我們需要通過數字轉型將消費場景和業態渠道加速重構,科技助力場景體驗升級,原生場景疊加網生場景,帶來獨特的融合場景和不可復制的奇妙體驗,才能滿足當下消費者的文旅需求,這也是品牌化的必經之路。”
(圖片說明: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
據悉,攜旅作為中國線下頭部商旅流量平臺,已幫助全國超170個中高端酒店品牌完善集團與門店的商業化數智“新基建”,每年匯聚中高端商旅人士 4.75 億人次。唐健銘表示:“攜旅通過數智化建設,幫助酒旅場景演變成為一個極具傳播力和消費力的巨大流量平臺、媒體和渠道,通過這個平臺能夠精準觸達這些黃金用戶,給他們提供高質量的在地體驗,傳播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各地鄉村振興的成果。”由此可見,充分激活和利用好酒店的“住中”場景,創造新需求新體驗,將成為打造文旅品牌、促成消費閉環的關鍵。
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非遺中心主任、原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在其主旨演講《如何提高品牌的美譽度》中提出:“文旅品牌的內核是文化傳承。”而文化傳承是需要被體驗才會發生。那么在了解酒店的場景營銷價值之后,需要為消費者創造怎樣的體驗,才能讓在地文化傳承被感悟、被認可和被傳播?在大會現場,“鄉村振興 ?城市走廊”給出了鮮活而創新的范本,充分展現了“品牌-體驗-實效”三位一體的新場景、新渠道、新媒體、新消費“四新融合”。它激活了酒店的“住中”場景,以精選特色的地標產品、非遺產品、老字號產品等,打造成與酒店定位和商旅客人精準匹配的在地文化體驗專區,形成“線下門店展示體驗、廣告大屏宣傳、移動端下單、物流配送”的完整鏈路。
(圖片說明: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非遺中心主任、原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連輯)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副理事長高峰在致辭中對此高度評價:“作為中華文化的創新體驗平臺,‘鄉村振興 ?城市走廊’能夠把非遺和中華文化創新性地融入旅游新場景,讓非遺文化精粹與傳統技藝瑰寶在文旅融合大勢中得到傳承、傳播,提升商旅人群的在地體驗。”據了解,“鄉村振興 ?城市走廊”是由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華文傳承專項基金,與各地品牌建設促進會、攜旅集團聯合建設的。該項目將持續在全國篩選文化遺產分布密集區域,進行本土文化品牌及非遺衍生品品牌的矩陣孵化和賦能、以及文化遺產數字信息和內容平臺建設,推動非遺活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并以手藝人培訓與創業幫扶賦能鄉村振興,助力中國鄉村文旅品牌長期、穩定、繁榮發展。
(圖片說明: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宣布設立“華文傳承專項基金”)
(圖片說明:“鄉村振興 ?城市走廊”體現了新場景、新渠道、新媒體、新消費的“四新融合”)布局大產業
針對我國文旅品牌打造面臨的“缺乏資金、營銷薄弱、交易分散、缺乏渠道、缺少人才”的挑戰,各界人士在大會上紛紛出謀劃策。通過對四新融合發展模式的推演,本次會議為行業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即“12366”踐行戰略。分別為:以“場景攔截和消費觸達”為核心,建設 1 個文商旅創新業態;形成線上服務平臺+城市 IP 孵化平臺“2 輪驅動”;重塑商戶、客戶、用戶“3 者關系”;提供“品牌、渠道、用戶、 流量、工具、資本”6 個營銷工具;部署“產業發展基金、產業集群服務中心、產業博覽交易中心、產業學院、產業峰會、產業垂直渠道”6 個落地項目。
“12366”戰略共識的提煉,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具體可執行的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將原本分散的人群、渠道、產業資源形成有效匹配,在技術賦能、空間集中和要素共享上實現產業化高效布局,幫助文商旅產業實現品牌打造、傳播推廣、吸引投資、提升文化實力、增強經濟營收、加強游客體驗、帶動人才就業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