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名目繁多的展覽會、博覽會甚多,但多以展銷名優產品為榮。其實,“失敗產品展覽會”在國外早已屢見不鮮。紐約的一家大型鞋廠,曾展出失敗的產品5000余種(類),并分別說明其在商戰中失利的原因。結果,這個展覽會大受歡迎,并因此引來了許多可信、可行的建設性意見,對開發新產品起到了積極作用。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淘汰或適銷不對路的產品,雖然失敗了,但也是人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個中教訓是有借鑒價值的。
首先,這些失敗產品對生產者和經營者是一個警示,可以告訴后來者,怎樣才能少走彎路,如何方可適銷對路,只有在失敗中善于總結教訓,找準癥結,對癥下藥,精心改進,才有可能化失敗為成功,從而反敗為勝。因而看似失敗的過程,卻正孕育著成功。
其次,通過辦失敗產品展覽會,從中可使與會者吸取教訓,從而打開思路,增加成功系數。廣大消費者可以在展覽會上看到大量的失敗產品,一方面可以從這些“失敗”的產品中吸取教訓,悟出道理,減少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失敗”。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失敗產品特別是那些質量低劣的產品,增強在市場上識別這類產品的能力,減少或避免購買質量低劣的產品,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不要言展覽總以失敗為“恥”,即使“恥”,也是“知恥近乎勇”,展示失敗產品需要一定的勇氣。那些失敗產品的展覽者值得人們尊敬。展示失敗是為了接受教訓,告誡人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研究失敗是為了更好地贏得成功,把失敗當成一筆學費,當成一筆財富,善于從失敗中學習,從而走向成功。由此可見,“失敗產品展覽會”不見得沒有好效果。
我們已經進入市場經濟社會,形形色色的失敗產品肯定不在少數,尤其是還有不少質量低劣的產品沖擊市場,坑害消費者,而且新開辦的企業層出不窮,失敗產品也不斷出現。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把“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作至理名言,卻很少對失敗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因此,能否由企業自主或由有關部門牽頭,若干企業參與,有的放矢地辦一些“失敗產品展覽會”,讓與會者和其他生產者、經營者從展覽中吸取教訓,啟迪智慧,讓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使失敗真正成為有價值的東西,成為成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