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至14日,第四屆中國西部(西安)文化產業博覽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中國西部文博會將永久落戶西安曲江的決議,無疑是陜西省和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大喜訊。
十大效應凸顯文博會價值
與會嘉賓、客商、專家普遍認為,這不僅是西部文化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而且有利于推動西部文化產業大發展形成大平臺、大品牌,有利于全力打造享譽全國乃至國際的品牌文化產業展會。同時凸現出十大效應:
平臺效應:文化創造財富,產業支撐發展。本屆文博會在實現文化項目與資本的成功對接方面成就顯著。
雪球效應:西部文博會永久落戶西安,有利于組委會積累經驗,鍛煉隊伍,建立長效機制;有利于打造展會品牌,提高展會的質量和效益。 同時,有利于提高文博會的市場化運作水平,扶持、培育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會展企業。
帶動效應:指的是相關產業的關聯帶動。隨著西部文博會永久落戶西安,西部文化產業所承載的良好組織保障、政策支持、輿論環境等等政策上的優惠,將會輻射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為整個西部的經濟騰飛助力。
虹吸效應:文化產業專家甄曉新說,西部是文化富礦區,卻又面臨著“富饒中的貧困”,借助西部文博會這個平臺,可以把東部的資金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市場的優勢吸引過來,吸引東部乃至海外游資到西部投資文化產業。
品牌效應:經過四年的發展,文博會的品牌優勢、規模效應正在日益顯現。
文化產業專家陳平衛說:“相信今后每兩年一屆的西部文博會將會更加辦出亮點、辦出特色,打造成為一個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影響、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集中效應:簡言之,就是陜西、西部會展行業的集中效應。本屆西部文博會堪稱多元多彩、濃情交融,項目、技術、信息、資金等文化產業要素使來自國內外的客商蜂擁而至,使西部文博會成為了一個合作、創新、發展、繁榮的“大磁場”,效應巨大。
示范效應:此次西部文博會上,四大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首聚,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尤其是曲江新區,正擔當著領跑者的重要角色。甘肅省文化產業專家車安寧說:西部文博會永久落戶曲江,必將給整個西部各省帶來示范效應。
集聚效應:指的是大中小會展企業以產業鏈為基礎的園區集聚效應。對于文化大省陜西而言,“讓西部文博會永久落戶西安”的戰略決策恰逢其時。寧夏文化產業專家李杰煌說:“這一決策可以使我們毗鄰而居,互為合作,互為開發,以文化集群的形態做成全國知名大品牌。”
引擎效應:會展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王永章認為,中國西部文博會等文化展會,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擎作用。西安所蘊藏的豐厚文化底蘊和獨具的橋頭堡作用及已形成的城市群經濟圈,無疑將產生極大的引擎拉動效應。
創新效應:會展產業是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創新點。第四屆西部文博會是歷年規格最高、影響最大、參與最廣的文化盛會。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采購商。簽約額由零到億、到十億、到百億、千億。“裂變效應”使文博會在經濟的海洋中超然領航,穩居前列。
五大功能提升文博會品質
國內一些經濟和社會學者在接受采訪時普遍認為:此屆西部文博會的成功舉辦,在五方面功能上實現了自己的貢獻:
在城市經濟發展上,文博會是促進資本與文化整合的強大樞紐,是西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促進東西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推動器,是推動、示范、引導、輻射西部文化產業走向國際的高端平臺。一份評估報告顯示,有75%的商戶認為文博會對西安經濟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這充分說明其“反哺”市場作用顯現。
在城市動力提升上,文博會將使整個城市變為一個創意園區。帶動和改變城市精神內涵與外貌創意的強大引擎,它可以加速城市國際化、品牌化的進程。
在文化產業發展上,西部文博會所構建的西部文化經濟圈,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增加對外吸引力,集天下之錢財來開發西部,聚天下之人才來建設西部。
在公民文化權益上,享受文化成果、參與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創造,是公民的文化權利。作為綜合活動方式的文博會已經成為維護人民公共文化權利的最大體現,是文化領域內中國崛起的一個新符號,其社會作用的影響和意義在逐步加大。
在市民生活方式上,文博會在西安的永久落戶,是推動西部人群文化財富觀念的起點和契機,是改變西部人群文化生活方式的社會整合器,它必將推動著人們去將文化積淀、文化資源和文化創意轉化為更多的財富。
對于未來的文博會,專家們認為,許多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可以延續和升華,屆時藝術盛宴惠民使人人得享,公共文化服務無處不在,西安城市特質的亮麗轉身,文博會將走出會展中心,其到2010年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建成,絲綢之路整體申遺獲得成功后,文博會更將成為整個城市和西部的狂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