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落幕的國際旅游學會第二屆雙年會上,專家指出,要使城市節慶活動充滿生命力,最關鍵的是活動要為本地居民的需求服務,吸引更多的本地居民熱情投入其中。
本屆雙年會的主題為 “會展節事與都市旅游”,旨在集中探討全球化背景下舉辦大型會展節事活動對帶動城市旅游業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意義。 專家們預測,中國在2020年以前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在即,全球兩項大型節事活動的舉辦使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將促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家”這一目標提前實現。
都市旅游歷來是上海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已成為各種會展與節事活動的首選舉辦地之一。華東師大旅游學系樓嘉軍教授等人指出,作為上海市重點發展的都市旅游項目,節慶活動必將對城市休閑和都市旅游業產生積極的影響。上海旅游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藝術節是目前上海三大核心節慶品牌活動,而樓嘉軍教授等人通過調查發現,公眾在對三大節慶活動的認知度方面表現出以下特點:從對三節的總體認知度來看,對上海國際電影節認知度最高,上海旅游節和上海國際藝術節認知度較低,其中較為關鍵的影響因素是節慶的參與費用因素——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參與費用最低,上海旅游節其次,而上海國際藝術節最高,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相應節慶的認知度。
樓嘉軍教授還對今后上海節慶活動提出建議:城市節慶活動是否有生命力,最為關鍵的是要吸引更多本地居民熱情投入,把節慶活動“當成是自己的節日”。樓教授舉例說,現在國外有很多節慶活動辦得非常出彩的,如西班牙每年7月的“奔牛節”、德國的“啤酒節”等,當地居民的參與熱情都非常高,不約而同走上街頭,甚至會做一些特別的裝扮,這也會相應地引來很多外地游客自發加入到這類節慶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