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后、世博前”的特別背景下,繼在北京舉行首屆雙年會之后,國際旅游學會第二屆雙年會今年“移師”上海,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位代表在華東師范大學共同探討會展、節事與都市旅游的相關議題。
本屆雙年會的主題為“會展節事與都市旅游”,旨在集中探討全球化背景下舉辦大型會展節事活動對帶動城市旅游業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意義,尤其是對都市旅游發展的動態影響。
節慶活動提出了新的旅游發展模式。伴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興起,各地政府都認識到舉辦節慶活動既能在旅游淡季吸引更多游客,又能為舉辦地樹立形象,提高知名度。節慶活動是進行區域促銷、帶動區域發展的新手段,但縱觀近年來各地舉辦的各種各樣的節慶活動,真正成功的卻為數不多,既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有形和無形的旅游資源。如何發揮出節慶的最大效應,維持節慶活動長久的活力,是擺在舉辦方面前的首要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旅游學系樓嘉軍教授等人專門以上海旅游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藝術節三大節慶品牌活動為例,研究了節慶活動對城市旅游業的影響,并指出,城市節慶活動要吸引本地居民熱情融入其中,會對城市休閑和都市旅游業產生積極的影響。
提及對今后上海節慶活動的建議,樓嘉軍教授表示,城市節慶活動是否有生命力,并不僅僅是看它能吸引到多少游客,最為關鍵的是節慶活動為本地居民的需求服務,吸引更多的本地居民熱情投入其中,讓他們把節慶活動“當成自己的節日”,這樣自然而然會進一步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