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感受壓力
全球金融危機帶來了經濟增速的放緩,作為經濟發展晴雨表的會展業也毫無例外地感受到了寒意。記者采訪中,無論是場館負責人還是組展商都表示,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
一向以高出租率聞名業界的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2008年的出租率達到 47% ,雖然遠高于業界平均水平,但與2007年相比略有下降。山東國際會展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元清分析認為,客觀上是由于上半年濟南兩大會展中心合為一家,但綜合來看,會展場館的發展速度并不快。
身兼省會展行業協會場館專業委員會主任的何元清同時表示,省內除了濟南和青島等地的場館外,絕大部分吃不飽,有的甚至一年只舉辦兩三次展會。
青島兩家最大的組展企業也感受到了壓力。青島海名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泉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招展、會議進度上明顯放慢,表現最明顯的輕紡展,招展進程比上年要慢一半,其他行業的展會招展速度慢20% -30% 不等。
青島金諾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文表示,從10月份開始,在招展邀請中,逐漸開始有企業稱目前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在與部分關系不錯的企業的交流中,對方表示目前收入減少,對待展會的態度不再是多參加少參加無所謂,而是開始注重展會的實效。
記者聯系的一家企業明確表示,以前是給政府部門、協會等主辦單位面子,現在顧不得這個面子了,不能跟口袋里的錢過不去,參加一個展會是希望帶來經濟效益,但在目前這種形勢下,顯然收不到想要的效果。
數據顯示,中國貿促會2008年批準組展單位出國舉辦的經濟貿易展覽超過1800項,但到11 月實施辦展的只有1000項,實施率約55% ,與上年相比,實施率下降了5個百分點。在國內展覽方面,組展單位也感受到壓力,展覽面積與參展企業都在減少,招展困難情況比較突出。
合作或成“過冬”良策
丁泉告訴記者,公司也相應采取了應對措施,對展會進行轉型,在保持專業性展會的同時,開始開發新興市場,更多的面向內需市場,同時聯合同行,整合資源,合并同類展會,降低成本。像08年年底的年貨展,定位就已經由專業性展會向消費性展會過渡。
組展企業的這些應對之策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去年年底參加了“海峽兩岸會展產業對談”的省會展業協會秘書長林源告訴記者,在對談中他了解到,兩岸普遍認為應對金融危機需要會展業在越做越專業的情況下,重新走回聯合的道路,將同類展會進行合并,便于節約成本。同時,注重專業觀眾的邀請,像香港貿發局斥巨資邀請專業觀眾,邀請范圍也由原來的“金磚四國”,擴大到遠景五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南非、土耳其、阿根廷)。而這些應對措施,無疑都需要會展企業間的合作。
省貿促會副會長、省會展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宋戈平更是直言,2009年大家的合作比什么都重要,這不僅包括組展商間的合作,還包括組展商與場館的合作;不僅是省內企業的合作,更要注意與省外的合作。“應對金融危機,首先要消化現有過剩生產。通過會展可以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對于遏制經濟下滑、拉動消費、擴大就業、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工貿結合、提升城市化服務功能等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當前需求下降、銷售不暢、經濟增長滯緩的形勢下,國家出臺拉動內需的政策對會展業發展是難得的機遇。”宋戈平表示。
“從目前國內展會的發展來看,BtoC(Business to Customer)的展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但這些展會很容易在二、三線城市落戶,山東會展業應該聯合起來,爭取這樣的機會。”何元清表示。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副主任林福興則認為,會展業可以借此機會杜絕惡性競爭,優化資源,按行業分類,舉辦山東特色展,將山東產品推出去。在促進經貿發展上,要注重上下游銜接,比如建材展可以用一半展區展示建筑商,一半展區實現上下游對接,重點放在最末端專業觀眾上。
省有關部門也意識到會展業對應對金融危機、拉動消費、開拓市場、促進流通等方面的帶動作用。日前,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加快會展業發展促進會展消費。其中明確要求,要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展會內容、招展和招商對象,培育一批內容明確、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專業性強、招展招商定位準確、具有強烈的行業號召力和生命力的品牌展會。展覽場館和辦展企業要加強與國內外場館和企業的合作,聯合辦展,優勢互補。充分利用我省產業優勢,吸引國內外會展企業來我省辦展,鼓勵我省的會展企業到省外、國外辦展。通過放開市場,走聯合共贏的路子,把展會做大做強,同時把山東的企業和產品推介出去,把國內外先進的產品和技術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