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受金融危機影響,于3月28日~3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機械、模具、塑膠工業展覽會今年展出面積相較去年11萬平方米的巔峰狀態,縮水達30%多。
櫛風沐雨,在這個走過十載的大型專業品牌展覽面對市場巨大沖擊的背后,是以“折戟”定論,抑或隱藏著其他玄機?間接反應出了國內制造行業的冷暖?帶著種種疑惑,記者敲開了機械展組委會的大門。
深圳機械展遭遇滑鐵盧?
“機械展之所以得到全世界機械商的青睞,就因為中國是制造大國,對機械設備的需求量很大”。機械展組委會負責人一語道破天機。隨著金融風暴來襲,以出口為主的珠三角加工制造業遭遇到空前的沖擊,從而造成今年展會不少中低端制造業企業大量縮水,而高端企業及不少外資企業對珠三角區域的加工制造業尚處于觀望的態度,因而,整個展會的展出面積亦隨之減少。
據了解,中國(深圳)國際機械、模具、塑膠工業展覽會自2000年創辦至今,已成為了業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大型國際展會,從第一屆到第九屆展覽會,共接待國內外參觀采購商70余萬人次,展期簽訂的合同及意向成交額總計超過人民幣84億元。國際展覽聯盟(UFI)將SIMM展會列為中國華南地區第一個成員予以確認。
曾經的輝煌猶如在眼前。機械展組委會負責人不無感慨,去年,第九屆機械展展出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作為中國華南地區機械行業最大的專業展會,面對整個經濟大局面帶來的變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展會的發展不是以“規模”論英雄,而必須把展會的策劃、運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脈搏同步關聯起來,充分發揮展會經濟平臺和技術融合功能,才能真正健康的成長。
“在深圳產業全面升級后,深圳機械展的展出內容雖已有了許多國際著名廠商的參與,但亦包含眾多處于低端的民營企業,這不符合深圳全面倡導的高耗能產業外遷的趨勢,因此,高科技含量、精密制造、高端環保的行業才是未來展覽的主流”。該負責人認為,機械展必須跟上市場的步伐,展覽內容要跟產品的需求變化而變化,開拓新的展示面。
會展行業亟待提高“品質”
“誠然機械展、家具展、珠寶展、服裝展等諸多品牌展覽都遇到了難題,只有提高‘品質’,不怕大浪淘沙,方能傲立潮頭”。深圳市會議展覽行業協會孫翌倫秘書長語氣堅定。
“這次危機讓機械展警覺到,傳統機械工業將難以為繼”。“而深圳會展業亦亟待招商引資,引進世界高端展覽品牌,讓行業煥發生機”。機械展組委會負責人建議,深圳會展有提升、推廣和引進的迫切性,政府也應當加強對市場環境的宣傳力度和對重點產業平臺的扶持。
該負責人介紹,深圳機械展參展客戶中的民營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企業本身的產業升級固然重要,但也急需政府的加強扶持。他認為,中小機械企業要完成產業升級和發展,首先要留住人才,加強深圳工業區公共配套設施等硬件的改造和人才入戶等軟件的建設是留住人才、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前提;其次,銀行對民營企業的大幅開放也將促使機械行業整體升級。
在采訪結束時,該負責人特別提醒記者,今年,機械展將在“買家服務”上做足功夫:組委會不但設立了數十條專線和點對點線路、數百臺次的免費接待巴士,還為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廠商提供服務專線免費觀展接待巴士,甚至為重點企業派出數十臺專車。他堅信,機械展經過此次“涅”,定能成功“突危”,并引導整個深圳機械產業的升級。
會展的“功能性”更具價值
在記者采訪中,機械展組委會負責人多次提到了展會功能性。機械展不單純是一個展覽會,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貿易和展品展示平臺,更具有培訓功能、城市功能和社會功能。而這種連鎖功能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由于每屆機械展都會有新工藝、“新玩意”比亞迪、富士康等大型企業都會組織數百人的“參觀團”進入展會學習最新的機械理念,了解最新技術和發展方向。深圳機械展每年都擔當我市機械產業一個國際化的大型培訓現場、教育平臺。
業內專家認為,相比于圖書館、體育館等社會功能場所,每次大型展覽會的展覽現場對行業專業人士開闊眼界和對新技術、新產品的認知,無疑更具“鮮活性”、號召力和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