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藥交會、農博會之后,乳業博覽會、廣告與傳播博覽會、安全食品博覽會、太陽能及光伏工程博覽會、紡織機械及針織設備展覽會等各行各業會展活動也將接踵而至。
自治區會展經濟科學發展研究會秘書長李淑玲介紹,今年僅全區旅游系統的展會就由去年的48項增至100項,全區的會展活動總計應在200項以上。
“越是在特殊時期,越要通過會展盤活經濟。研究表明,會展業的直接經濟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比為1:9。”李淑玲以為,在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會展經濟將會重煥青春。
爭食會展羹肴
年初至今,藥交會、農牧業機械展、農博會、城市購物節等會展蜂擁而至。據自治區會展經濟科學發展研究會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內蒙古各類會展已超過40項。
1月31日,內蒙古藥交會在喜慶的年味兒中開場。此次藥交會中,香水、飾品也來湊熱鬧,很多小商販抓住這次賺錢的機會。當日,內蒙古商品交易中心一樓大廳的角落里,經銷者老王不時地吆喝:香港著名品牌,項鏈一條只需40元。僅1月31日當天,老王稱凈賺300元。
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初,內蒙古自1997年起每年兩屆的“藥交會”累計有來自全國各省市的1000多家正規醫藥企業參展,專業客流超過280萬,按每人抵呼日消費500元計算,每屆3日的藥交會就為呼市帶來4.2億元的收益。
“一般會展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會展投入為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一個成功的會展帶來的收益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參展商給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整個城市相關產業帶來無限商機,對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增進投資、遏制經濟下滑等起到重要作用?!奔磳⒃诤襞e辦內蒙古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深圳伯樂營銷策略機構董事長哈學仁說。
內蒙古金穗旅行社總經理溫凌云實實在在嘗到了會展帶來的甜頭,每次會展都會迎來一次旅游商機,少則上百人,多則上千人,基本每人都會參加180-220元的1日游,每次會展給她帶來至少2萬元的收益。
李淑玲坦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部門也逐漸意識到會展業的經濟帶動作用,去年全區會展活動100項左右,而今年會展活動較往年至少增加20%,在200—300項之間,僅旅游系統的節慶活動就由去年的48項增加至100項。
服務市場博弈
在特殊時期,會展成為企業低成本宣傳品牌和獲取信息的一條捷徑。
4月5日,內蒙古100多名企業代表組成的經貿代表團攜2000余項目參加“西洽會”,參會人數、項目均創歷屆新高。此番“西洽”, 內蒙古共簽約10個項目,協議總額14億元。
與此同時,對會展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和環境的抱怨也此起彼伏。不少企業稱“有效觀眾不多,看著熙熙攘攘,簽約率少得可憐”……
在企業普縮銀根的情形下,會展服務成為參展商決定是否參會的一大要素。4月1日內蒙古舉辦的農博會就經歷了一次考驗。
4月1日,為期3天的2009年第四屆內蒙古國際農業博覽會落下帷幕,與上屆農博會成交額5億元相比,本屆農博會攬金10億元之多。不過,缽滿盆盈背后卻飽含著鮮為人知的招商隱痛。
負責本次農博會的內蒙古東昭展覽策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永文介紹,在上屆農博會中有300多個展位,每個展位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而本屆農博會,不僅展位下降到不足200個,價位也在上屆的基礎上下降了30-40%,還有一些展位甚至跌到1半以下。
“沒辦法,參展企業今年老砍價?!壁w永文無奈地說,在金融危機中,不少涉農企業紛紛倒閉,幸存企業也開始緊縮銀根,每年兩屆的農博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為此,趙永文挖空心思,并將吸引點落在服務上。以往大多由參展企業自己印制的刊物廣告和條幅,花費財力不說,還浪費人力。而本屆農博會全部由“東昭”免費制作。在會展之前,“東昭”就幫著參展企業聯系了不少潛在的有效客戶觀展,使得攬金10億元之多的會展賓主盡歡。
在內蒙古上百個展會驟然興起之時,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管理系副教授王光文認為,會展經營者要想贏得市場,必須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從會展前的信息咨詢、廣告宣傳,到會展中的旅游、餐飲、住宿、交通,再到會展后的經驗總結與保持聯絡等,提供全程優質服務。
挖掘優勢資源
“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會展中心往往是供不應求,很多展會在排隊等候安排展期,但是我們的會展中心遠遠達不到這樣的飽和度。”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個場館的利用率不到5%。”
內蒙古展覽館館長閆利霞稱,從2007年8月份到現在,少有大的展會。
資料顯示,自1987年內蒙古第一個綜合性展覽館——內蒙古展覽館在呼市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先后又落成了包頭國際貿易中心、內蒙古商品交易中心等規模不等的專業展覽場館。據初步統計,這些展館面積共約21.7萬平方米,共有展位4420個。但隨著場館的完善,利用率低又成為一個新問題。
自治區會展協會秘書長高曉路介紹,內蒙古展會數量較少,且規格較小,此現象歸因于我區產業群聚效應的缺失。“廣東正是依托其電子、玩具、化妝品等企業的集群效應,其化妝品、電子產品、玩具的會展在亞洲排名第一?!?/DIV>
山東壽光的蔬菜水果,西安楊凌的農業,浙江義烏的小商品都打造成了全國知名的展覽會,其效益、規模和影響都可以和北京的汽車展相比。李淑玲認為,正是因為會展經濟與區域性經濟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打造會展經濟優質品牌,政府必須挖掘我區優勢,并重點扶持。
她認為,內蒙古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有著廣闊的天然草原,占全國產量第一的羊絨生產企業,豐富的煤電和天然氣資源,以及迅速發展的奶牛養殖業等眾多推動自治區發展的資源和產業。尤其是呼和浩特占據著非常好的信息資源、人文優勢,包頭是內蒙古最重要的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素有“羊”“煤”“土”“氣”之稱的鄂爾多斯市自然資源豐富,這些都是可造就內蒙古品牌展覽會的無限資源。
李淑玲建議,內蒙古應利用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的便利條件促進邊境貿易發展培育“中蒙俄三國邊境貿易洽談會”。培育“中國奶業產品博覽會”、“中國草牧業博覽會”、“中國羊絨及皮毛博覽會”,發展“內蒙古民族商品交易會”、“內蒙古文化產業博覽會”、“內蒙古旅游交易會”、“內蒙古藥交會”,做大做強“內蒙古那達慕大會”等具地區特色的品牌展覽會。
與此同時,王光文也認為,會展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專項資金的扶持,而在區外的許多省市,會展業能享受到政府免稅、減稅等補貼,但在內蒙古尚未出臺這樣的鼓勵措施。他建議政府對有發展前景、有品牌潛質的主體和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打造內蒙古會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