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份,廣州將有3個家具展同期舉行。如今,這種狀況在廣州并不鮮見,除了重復辦展外,廣交會、美博會等頗具影響力的展會也被搭車辦展、克隆辦展、展外辦展……
如此狀況難免影響到廣州會展業的發展,也令廣州會展業中的知名品牌影響力受損。對此,有關會展部門和業內專家認為,盡管去年廣州展覽面積已高居全國第一,但廣州會展業亟待整合、規范和有序規劃。
近期,很多家具制造商都忙著應付9月份在廣州、東莞等地舉辦的家具展。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位家具制造商反映,廣州家具展已舉辦十幾年,積累了很多買家資源,這是一定要參加的。另外兩個家具展的舉辦方,也不能得罪,而且說不定還能認識新的買家,所以也會去參加。
廣州某知名展覽公司負責人指出,目前,展會的門檻比較低,眾多展覽的舉辦方各有各的渠道,彼此間沒有統籌規劃。對于重復辦展、展期重疊,也沒有相關規定予以約束。因此,很多展會靠著廣交會或者其他大型展會辦展,“靠展吃展”。如不久前舉辦的兩大汽車用品展還有往年的兩大茶葉展等,以及傍著每年兩屆的廣交會而舉辦的各種同期展等。上屆廣交會期間,廣州地區同期舉辦的與廣交會商品類型和內容相同的專業展覽就多達6個。此外,近幾年各地展館的大量建設,也為重復辦展提供了機會。
對于重復辦展,經常參展的多個企業負責人均感慨頗多:雖然同期舉辦展覽,可以引入競爭,降低參展費用,但是對于參展企業來說,同期舉辦兩三個同類型的展覽,分散了資源,分散了參展商、采購商,每個展會的效果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展會品牌的培育。
經營陶瓷家居用品的一位商家介紹說,幾個同類型展會同期舉辦,不僅少了采購商,也令展會現場下單率大大減少。
香港某家飾用品公司負責人許先生指出,目前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同類型展覽同期舉辦,作為采購商的他們因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看展,而減少了洽談生意的時間。事實上,很多同期展差異化不大,只會浪費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對看展的興趣也越來越低了。
香港貿發局一年僅舉辦20多個展覽會,但不少展覽會的規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亞太地區前列。
有業內人士呼吁,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快修訂相關條例,為規范企業辦展和招商行為、加強市場監管和治理惡性競爭的同期展等提供法律依據,以有效遏制重復辦展、展期重疊等各種不規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