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產業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產業,對優化城市產業格局,打造城市經貿平臺,提升城市輻射功能,促進城市文化交流與傳播,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以及創造就業、刺激消費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和強大的產業發展能動作用。因此,全國乃至全世界會展業的發展正如火如荼。可以預見的是,在會展業迅猛發展之時,又逢2010上海世博會召開,我國會展業的發展必會迎來一個新的高潮。伊春市作為國有林區、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城市,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會展業,帶動旅游業、服務業等行業發展,進而促進林區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市貿促會作為我市會展行業服務與管理的部門,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以“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市委十屆七次全委會議對“發展會展經濟、會議經濟”所提出的要求,及時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并結合伊春實際,對發展會展產業,推動我市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 我市發展會展產業的現狀
會展業是在特定時間、空間內圍繞特定主題多人集聚交流的社會活動。狹義的會展僅指展覽會和會議;廣義的會展是會議、展覽、展銷、節慶、活動的統稱。它包括各種類型的大型會議、展覽展銷活動、體育競技活動、大型文化活動、節慶儀式等,其中,世博會、奧運會為其中代表和典型。
我會通過深入調研,收集基層意見,傾聽企業呼聲,感到我市發展會展經濟已經有了較好基礎,并具有特色和優勢。但也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完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資源豐富,急需會展經濟拓展市場渠道
伊春資源賦存豐富,森林總蓄積2.28億立方米,有獸類67種、鳥類270余種;野生藥材400余種,山野菜、山野果60余種。藍莓、人參、五味子、木耳、蘑菇等森林食品、藥品以純天然、綠色健康的獨特品質享譽國內外。隨著我市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戰略的實施,使得產業發展呈現出產品資源豐富、初具生產基礎的可喜成就,同時也存在市場渠道狹窄的特征。豐富的資源需要規模生產來開發,而初具生產基礎的眾多小企業,其主要資金沉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庫存之中,急需打開市場,完成產品向商品轉化的過程,從而實現原始資金的積累和產業擴大的需求。但單純依靠企業自身力量、以單打獨斗的方式進行市場的拓展是不現實、不科學的,而經科學規劃、強力實施的會展產業在產業板塊的拉動和市場拓展方面,具備見效快、效果實的特點,因此,大力推進會展經濟,可以搭建產業平臺、拓展市場渠道,從而有效地消化我市特色產業企業庫存、加速企業資金回籠,進而擴大生產規模,可進一步促進有效、有力、科學開發利用我市森林資源賦存。
2、產業特色鮮明,急需會展經濟打造產業品牌
我市森林產業因林而生,產業特點鮮明,優勢突出,與全球風行的綠色、生態、健康的消費理念高度契合,具備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但在目前,打造我市森林產業知名度的方式,還停留在企業自行發展,停留在被動等待客商上門后的口頭宣傳的原始坐商方式上,少量有宣傳、發展的意識和實力的商家正在走出家鄉,獨力開拓省外市場,拓展吃力、發展緩慢。因此,在省外市場尚未形成產業知名度,也就無法形成有效、穩定的銷售通路。無奈之下,很多商家為市外、省外進行OEM(帶牌加工),以放棄自身品牌建設和通路附加值為代價,換取少量的加工費以求得生存,淪為外市、外省商家的生產和加工基地,形成墻內種花墻外香的局面。
3、起步早發展慢,急需盡快提檔升級
我市無論是資源賦存,還是品種數量,均不弱于我省其他各地市,特別是中國(綠色伊春)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在2006年5月即得到省政府的批準,當時全省只有包括哈洽會和我市該博覽會兩個展會得到省政府的正式批準,在展會申報工作上,我市已走在全省前列。近幾年來,我市在組織展會上加大了步伐,并出現了專業化會展的雛形,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2008年總工會系統組織的“職工自營經濟成果展銷會”和2009年森林節期間由市政府組織的“興安嶺森林產品展銷會”,突出展示了職工在自營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我市在森林產業的發展,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但由于我市缺乏場館類硬件設施等綜合因素,加之各系統每年都組織參加一些省外的展會,由于這些展會都由各系統自行組織、自行布展,在主題定位、布展風格等都僅從本系統的角度出發,使得展會展示定位無法突出我市整體形象,參展主題定位不夠清晰,特裝水準不高,難于達到參會的預期目的,急需明確會展產業定位,整合資源,提升水平。
二、發展建議
發展會展產業,推動經濟發展,需要將全部優勢資源科學整合,形成城市的產業優勢、宣傳渠道、集中展示,最終形成合力,從而打造城市形象、展示產業發展、構建交流平臺,可以說是個系統工程。因此,需要抓好的工作很多,針對我市現狀,特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領導,設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
在會展產業的行為特征上,突出體現為對會展領導層高瞻遠矚的要求高,執行層綜合協調的任務量大,只有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才能保證決策的高瞻遠矚、執行的協調順暢。因此,建議我市成立市級會展管理領導小組,下設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突出政府主導作用,統籌、組織、協調、管理全市的會展工作,對以市名義舉辦、承辦和參加的會展活動,統籌、協調一切必要的資源,形成合力,進行統一謀劃、組織;對以系統的角度組織和參加的會展活動進行參展必要性的評估和指導;對以部門的角度組織和參加的會展活動進行審批、備案、監管;支持、鼓勵市直各委、辦、局加強與上級對口部門的聯系和協調,多方爭取在我市承辦各類會展活動。
2、規范統一,立足專業發展會展業
建議設定會展展示定位,建立會展模型,以統一的城市形象和宣傳定位,規范統一地組織各項會展活動,其中包括在我市主辦、承辦的會展活動和在省外參展的會展活動,并通過有成功經驗的組展參展流程,以銜接緊密的環節和步驟,提高效率,提升效果,降低成本,有條不紊地開展組展參展的各項工作。
3、明確主題,圍繞優勢培育特色品牌展會
從我市地理位置和物流幅射力的角度衡量,我市不適合成為綜合類產業集散地。而我市森林資源賦存豐厚、特色突出,與綠色、生態、健康的現代消費潮流高度契合,建議從我市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出發,牢牢抓住森林產品這一核心主題,圍繞我市特有的優勢,培育特色展會,打造展會品牌,樹立“開小口子,做大文章”的戰略戰術,以林區綠色經濟、藍海戰略和長尾經濟思想為指導,以展會經濟的市場細分為突破口,以特色為武器,以會展為平臺,爭取將伊春發展為投資商的投資熱土、大型賣場的采購渠道、連鎖商業機構的供應基地,迅速拉動各產業的迅猛發展。
4、加強學習,大力培訓會展人才
會展專業知識和會展專業人才是限制我市會展業務發展的一個瓶頸。在我市,除市貿促會因多年承擔歷屆哈洽會伊春市交易團參會參展工作而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儲存了部分會展專業干部外,各部門均沒有專業會展的負責部門和干部,在有會展活動任務時,均臨時抽調其他專業干部從事會展專業工作。即使是市貿促會具備會展經濟的專業干部,也缺乏會展專業的學習經歷。會展業專業干部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因會展業的協調和統籌的特點,需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業干部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遠不是引進會展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建議通過理論培訓、參會考察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會展專業干部的學習培訓,使之在具備工作經驗和經歷的基礎上,實現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再以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從而更有利地指揮和落實打造我市會展經濟的各項工作。
5、取長補短,打造會展城市新格局
我省各地市都已充分認識到了會展經濟所蘊含的巨大商機,部分地市已經走上會展經濟的正軌。如齊齊哈爾市的綠博會已舉辦9屆,被全國城市會展管理辦公室評為“全國政府主導型展會50強”,獲得“中國品牌展會金鼎獎”。前八屆綠博會綠色食品展銷共設展位累計4375個,招商引資合作項目簽約總額累計1192億元。再如牡丹江的黑木耳節升級為國家級展會后,在本屆黑木耳節吸引了國內近20個省、市農產品行業的參展商、投資商、采購商、加工和流通企業以及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友人和客商參會;華中農業大學等16家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也將帶來大批新菌種及新技術,共有1500余名國內外客商參與建設牡丹江“中國食用菌之城”的城市品牌工作,為打造“有機綠色食品之都”的城市品牌打下了一定基礎。又如大興安嶺的國際藍莓節,阿木爾林業局被授予“中國野生藍莓之鄉”稱號,慶安的“綠節”等諸多展會都已經是多年培育的政府主導型專業展會,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這一切表明,我市應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在樹立時不我待的危機意識,迅速行動,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切實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城市會展經濟的要求,將我市會展經濟工作納入重要日程,以招商為主,完善會展中心等硬件設施,以培訓學習,提高會展經濟軟件水平,借中國(綠色伊春)興安嶺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升級為國家級展會、機場通航、哈綏高速即將落成的東風,迎頭趕上,推動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