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萬歲”、“愿偉大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中國人為中國的復興自豪”……在國家博物館的出口處,翻開一本本厚厚的留言簿,滿是參觀者飽含深情的話語,讀來讓人感慨萬千。 人流如織,觀者如潮。10月3日是國慶長假期間《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展重新開展的第一天,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1150多件珍貴文物和980多張歷史照片,記錄了中華民族近170年艱辛而偉大的復興之路,引起了展覽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館外,等候入場的參觀者在門口排起了長隊,而在館內,每個講解員身邊總是圍著一大群人。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用過的炮彈頭,中共一大的決議文本,解放戰爭渡江戰役最先到達長江南岸的帆船,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時使用的手搖計算機,多哈會議宣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使用的木槌……記者注意到,隨著講解員的介紹,參觀者們一路走來,許多人的表情從凝重逐漸轉為舒展,特別是講到新中國的巨大成就時,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還有開國大典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第一面插上北極點的五星紅旗、楊利偉訓練時穿過的航天服等,在旁邊合影留念的人絡繹不絕。 “自豪,自豪,太自豪了!”美籍華人何小薇連用了三次“自豪”來表達她的心情。她和家人這次在國慶期間專程回國,今天恰好有機會來國家博物館看展覽。她說,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從“兩彈一星”到“神七”上天,她對每一幅圖片都印象深刻,“因為那記錄了中國人民的艱辛努力。” 在開國大典上升起的那面五星紅旗前,一位男士正在給女兒用英語講解著。他說,他和家人從香港來北京看60周年慶典,同時這也是一個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的好機會。當記者問及姓名時,他說:“我姓什么不重要,我是一名自豪的中國人。” 北京市民周翠霞今天特意要女兒陪她來看展覽。新中國成立后的許多照片和文物,都喚起了這位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在上世紀70年代初,我曾經參加過國慶慶典,那時候坐在廣場上,看國旗升起來,聽毛主席、周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心情那個激動啊。” “北京的一些大事我們這代人基本都經歷了,這么多年走過來,咱們國家能有今天太不容易了。”周翠霞說。 “少年強則國強。”來自天津的高中生李錚在留言簿上寫下這樣的話。他說,一代代前輩們自強不息的奮斗史和中國一個多世紀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是他今后刻苦學習的動力,“我們這代人要接好班,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