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談判代表連續兩天在哥本哈根對美歐日進行了直接點名式的批評,一向在媒體中低調的中國此次的直率受到關注。據法新社報道,中國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9日在全體會議上表示,中國一位高級官員三次被拒絕進入會議現場。他強烈譴責這一事件說,“昨天,我很不高興。今天,我極度不高興,為什么?在會議第三天,我們的官員被阻止進入會議地點。我們中國有句諺語(事不過三),(意思是)事情發生一次兩次可以接受,但到第三次就不能再忍了。”法新社稱,蘇偉沒有點這名官員的名字,但中國外交部氣候談判特別代表于慶泰被安排9日晚些時候在大會記者招待會上發表講話。
據了解,此事主要是由于組織方組織不力所致,由于一些代表團重要成員的注冊證件上沒有照片,因此這位中國官員入場時遭到會議工作人員的阻攔。對此,聯合國氣候變化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表示,“還沒有人告訴我有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將確保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
12月9日,蘇偉還曾表達過另外的不滿。8日,中國代表團在中國新聞與交流中心召開了面對氣候大會中外媒體的首場新聞發布會。在這場之后被媒體形容為“充滿火藥味兒”的發布會上,蘇偉逐一點名批評了美歐日三方。蘇偉說,氣候問題是發達國家近兩百年工業化過程中不加節制排放造成的結果,發達國家對此負有責任。中國單位碳減排40%是自愿做出的積極舉措,而歐盟將它們應該承擔的國際義務跟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目標相比,這是不厚道的。對歐盟近期表示拿出100億美元資金的方案,蘇偉說,100億美元聽起來很多,其實全球人均也就是不到兩美元??Х?span lang="EN-US">(coffee)和棺材(coffin)發音在英文中非常相近,也許是我聽力不好,我同事說,兩美元可能還不夠買塊棺材板呢。這番話逗樂了在場的中國記者。
對于中國政府如何評價日本在2020年相對于1990年減排25%的目標,蘇偉說,日本減排目標是將美國做出大幅減排承諾作為前提,而日本清楚美國不會參加《京都議定書》,所以日本等于根本沒有作出任何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