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評審團全體亮相
上海電影節于6月20日晚落幕。50多個劇組先后到來,開幕式紅毯的熠熠星光,每天斷不了的發布會和預約采訪,一輪一輪的明星秀,一場一場的見面會,讓記者們疲憊不堪。10多天忙下來,大家才突然發現,電影節真正的主角——參賽片,在眾多報道中卻出人意料地缺席了。無論是報紙、網站還是電視臺,大多數媒體在電影節上爭先恐后報道的是大腕的見面會、即將上映的新片消息、各類云集而來的宣傳造勢、鄢頗被砍的“臺前幕后”、《志明與春嬌》未刪節版更多的笑話……
電影節期間,電影公司天天都在搭臺唱戲,發行公司每天也在為新片上映吶喊宣傳,當紅明星更是頻繁如走馬燈般,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天從早到晚,上海影城內外觀眾進進出出,熱門展映片的電影票在黃牛黨手中不停地流轉,各路電影買家和賣家的交頭接耳、電影掮客的曖昧眼神,以及公關公司宣傳人員的叮嚀和囑托,都讓人不能不說這是一場屬于電影的狂歡節。但喧囂和繁華過后,冷靜一想,似乎缺少了一點重要的東西,沒錯,就是參賽片!我們幾乎都忘了這個電影節還有正式參賽片單元。
觀眾喜歡娛樂沒錯,報道傾向娛樂應該也沒錯,每個電影節可能都會有雞肋部分,雖然這個答案不是統一的,但如果雞肋變成了正式競賽單元的參賽片,就不靠譜了。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有上影節組委會,我想也有媒體甚至普通觀眾,用賈樟柯的話說:“畢竟電影節還年輕,她會越辦越好的。”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