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的成都,不僅享有時尚之都、休閑之都、美食之都的美譽,建設“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目標的確定,打開了成都“約會”世界的另一面窗口,另一座舞臺。正值第六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舉行之際,《中國會展》專訪了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琳,聚焦成都會展的今天,暢談成都會展的明天。
近年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會展業發展逆勢上行,加速明顯,取得的長足進步有目共睹。事實在同步印證。3月20日,中國會展經濟2009年度頒獎典禮上,成都從眾多兄弟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被授予“中國會展名城”稱號的唯一城市。3月23日,第82屆春季全國糖酒會總結大會宣布,從2011年起,素有“天下第一會”美譽的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永久落戶成都。4月22日,已連續兩屆在北京舉辦的目前國內綠色發展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國際化色彩最強的高端論壇中國綠色公司年會將移師的第一站留給了成都。僅2010年上半年,全市會展業直接收入達16.2億元,增加值達11.43億元,同比增長25.9%。舉辦會展節慶活動170多個,展覽總面積達83萬平米,國際國內知名會議達11個。
《中國會展》:綠色公司年會是迄今中國企業界最高規格的盛會,今年的邀請函早在2008年便向各位重量級嘉賓發出,并注明了地點是“北京”,最后意外地落戶成都,可見成都的魅力,能向大家透露其中的“奧秘”嗎?
陳琳:成都自身的魅力起到關鍵作用吧。“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提出,對參會嘉賓的吸引力,他們在會上已經很充分的闡述了。這些全國知名企業家們對成都如何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比如,如何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契合世界田園城市的規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如何把成都打造為一座“休”而不“閑”的城市;……他們也見縫插針地抽空深入成都各個區域實地考察,為今后在成都投資、開拓市場打下了良好伏筆。
綠色公司年會前兩屆都在北京舉辦,今年移師成都,從目前的效果看,是雙贏的。我們在與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合作中,也進一步學到了成功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經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會議期間專門發來賀信,對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表示肯定,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親臨會議,實地感受成都的獨特魅力。特別是主題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前瞻和路徑”的商界領袖成都論壇的召開,使綠色公司年會在成都得到了提升,成都也通過綠色公司年會向世界闡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所以,在成都舉辦是雙贏的,也是綠色公司年會落戶成都的“奧秘”。
《中國會展》:作為成都會展行業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你是怎么看這一行業的?
陳琳:先說辦好會展,我自身的體驗:理性、創新的策劃和思路,同時注意細節的把控,兩大體系非常重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就拿為期三天的一級商界領袖成都論壇暨綠色公司年會為例,我們從前期策劃籌備到后期接待的每一細節,都給到會的每位嘉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節決定成敗,每一個打動企業家的細節,會深入人心,這對吸引他們今后投資成都,參與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打造,點燃下一輪成都經濟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作用的體現會是后發的、持續的。
實事求是地說,這幾年我從來自國內外與會領導、嘉賓、企業、客商等處得到的對成都會展的反饋,大致是“成都辦會的水平、檔次在不斷提升”, “在蓉期間充分感受到了成都的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我們有“比較好的硬件設施支撐各種規格的會議展覽”,同時,在“軟”環境的打造上不遺余力,包括成都人的熱情好客、從客人一下飛機就開始的每一周到的細節服務,使他們不僅來此參會,還來投資、旅游、定居,成都會展業的外延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最為寬泛。
《中國會展》: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提出,對城市發展的要求上升到了又一層次,與此對應的,成都會展業又將怎樣開拓和發展,以匹配這一新城市高度?
陳琳: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充分借鑒田園城市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和諧理念,推動全域成都朝著布局組團化、產業高端化、建設集約化、功能復合化、空間人性化、環境田園化、風貌多樣化、交通網絡化、配套標準化方向發展。這一新的戰略定位和戰略構想是成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按照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總體定位,成都已經提出了會展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成都會展業發展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建成中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中國會展名城。期間,成都的會展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超過20%。2015年,會展業年直接收入達50億元以上,帶動產值400億元以上;第二步,到2030年,把成都建成亞洲會展名城,會展業年直接收入超過350億元,帶動產值2800億元以上;第三步,到2050年,把成都建成世界會展名城,把成都打造成為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會展品牌聚集區和休閑節慶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