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自2010年7月動工建設以來,一直廣受會展業關注。該項目目前的建設情況如何?今后的運營將對重慶會展業發展產生怎樣影響?對重慶會展業在全國的地位有哪些提升?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展覽和會議展示會期間,重慶悅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福清就上述問題接受了中國經濟網的專訪。
中國經濟網:從去年以來中國會展業都很關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的建設情況,重慶悅來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該項目的投資方,請您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基本情況和目前的建設情況。
王福清:重慶悅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投資建設重慶國際博覽中心。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要把重慶打造成為長江上游的會展之都、美食之都和購物之都。重慶目前的場館現狀顯然不能滿足國務院的要求。在這個文件的指導下,重慶決定在硬件建設方面彌補不足,決定在重慶的兩江新區核心地位修建一個60萬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該工程于2010年7月份正式破土動工。兩江新區的“十二五”規劃中也把國際博覽中心建設列入七大攻堅任務之一。
重慶是一個山城,屬于丘陵地帶,悅來地處嘉陵江,占地面積大。展館為1.32平方公里,整個土石方量也非常大。通過接近半年的建設,現在正在進行上方結構的施工。我們的目標是2012年8月份,整個展館的建設全部竣工,如今整個工程的進展非常理想。有了這個硬件,我們有信心把重慶真正打造成長江上游的會展之都。
中國經濟網: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的建設和今后的運營將對重慶會展業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將對重慶會展業在全國的地位有哪些提升?
王福清:重慶雖然是直轄市,但地處西部,會展資源相對匱乏,市委市政府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決定修建這么大規模的國際博覽中心,修好后將一改重慶場館小、場館分散,不能組織大型的具有國際性的展覽現狀。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建成竣工后,對重慶會展業發展來說具有舉足輕重、重大的里程碑意義。在全國來說,能夠彌補西部缺少大型場館的不足。據初步統計,重慶國際博覽中心場館面積為全國第二,西部第一,展館占地面積為全國第一。項目建成后將會對全國會展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經濟網:作為重慶市國資委的骨干企業,悅來公司斥巨資、大手筆建設現代化的會展中心,同時承擔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和會展中心運營的企業行為,您如何平衡這兩種責任,并能同時將這兩種職能發揮好?
王福清:悅來公司是重慶國資委的重點骨干企業,作為公司它不僅僅肩負了國際博覽中心的建設,政府還賦予我們在國際博覽中心周邊20平方公里的土地的一級開發,悅來片區按規劃,將打造成兩江新區的中心區,按照會展中心圈的理念,既把博覽中心的修建作為拉動帶動悅來新區建設的領頭羊,同時通過國際博覽中心的建設,也把整個片區的土地價值和房屋的修建檔次有一個提高,所以這是一個有益國家、有益社會、有益人民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事情。所以說作為重慶國資委下屬企業要做好這個工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不辜負市委市政府的重托。
中國經濟網:在您的履歷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擔任重慶中心區的領導,那么,您從重慶中心區領導到現在重慶會展業的“營銷主管”,這樣的角色轉換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王福清:我對我的履歷總結是從“原點”又回到一個“原點”,過去的原點是平面的原點,現在的原點是一個立體的原點。通過18年區級領導的工作,我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管理經驗,現在到悅來中心承擔國際博覽中心的建設和營運工作,下一步還負責20平方公里的土地整治和開發、建設新城的工作,我感覺非常具有挑戰性,能夠實現自我價值,非常有意義。過去在渝中區當區長,渝中區是一個老城。而現在我是在一張白紙上繪制新圖片,意義重大。所以,我對員工稱,“甘當拓荒牛、勇做悅來人”。通過我們五年、十年的艱苦奮斗,要把悅來新區打造成兩江新區的中心,為兩江新區做出貢獻。
中國經濟網:我們看到重慶會展業包括悅來公司一直都在積極融入會展業,從國家管理方面和行業對西部的期待方面您有哪些看法?
王福清:我們作為西部剛剛起步的會展業新兵,要融入會展業,要抱著積極的學習態度來向先進城市、先進單位學習。通過學習交流來豐富我們的建設和營運經驗。會展業在我國來說是新興產業,我們去德國、意大利等國家考察,德國的杜塞爾多夫集團一年的營運收入是400億歐元,英國勵展集團一年是800億歐元。我們的會展業才剛剛起步,要抱著積極學習的態度,對中國會展業來說,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展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同時會展業也是我們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橋頭堡。會展業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