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要有尊嚴才能被社會所尊重。
中國會展業更需要尊嚴,因為這個行業的本質服務業,別看行業本身不大,卻與各行業、各城市的名節息息相關。
中國“會展大獎”多到可以申請世界紀錄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會展業在后世博時代“理性、成熟、提升”的關鍵一年。世博給了中國會展業機會,中國會展業也因世博而更得到社會的重視和尊重,所以,在這一年,中國會展業應該更理性、成熟、穩健,更應該務實并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在這里不是貶義詞,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要什么,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而不要像行業評獎登峰造極的2010年那樣,會展大獎瘋狂地滿天飛,各城市紛紛被大獎擊中。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組團去XX活動中領獎的“壯觀”場面。“會展大獎”的數據和名目到現在已多到無論統計,上網“百度+會展大獎”竟然有 4,470,000條之多的相關消息(請對號入座)。中國會展業的發獎頻率之高和獲獎者之眾,多到可以申請世界紀錄,這也終于能為中國會展業捧回個世界第一:評獎數和獲獎數。
這些年有很多行業都經歷著評獎之亂,如房地產業、IT業等。早在2006年,就有知情人士為房地產評獎揭過底:“這些樓盤的頒獎活動舉辦方通常會在宣傳資料的出場嘉賓名單上打上國內知名專家、業內知名老總的頭銜,并同時在舉辦單位上冠以‘建設部’、‘建設廳’等名號,借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吸引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參與。但在活動舉行期間,卻以專家、老總臨時有事為由,安排其他二三流人物頂替。開發企業一手拿錢,一手就可以得到獎牌,而各種獎項事前早已‘瓜分’。十大、十佳、明星樓盤、最佳人居……如此紛雜的‘光環’,開發商與消費者的心態與取向都在隨著市場的專業化進程而潛移默化轉變著,因此,業內有人士認為,看似無限風光的頒獎盛典已經在逐漸變質。”
會展業界活動的創意就是頒發大獎
會展業亂評獎也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六七年前就有媒體人質疑過,而且這幾年也一直在質疑中,不過質疑聲音很快就被“主獎派”的喝聲蓋住了:“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你有本事也可以評(賣)呀!”“倒獎派”無話可說,不是沒本事評獎,因為評獎本身就是沒什么技術含量和門檻的活兒。“倒獎派”是對自己要求嚴,做事有底限。質疑并沒有擋中國會展亂評獎的腳步,再加上中國會展業到現在沒有明確管理部門,于是乎,會展評獎愈演愈烈、越來越失控而離譜:評獎評得手抽筋,頒獎頒得下不來臺,拿獎拿得手軟。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一派評獎獲獎的會展風光……
會展業不應該評獎嗎?應該!行業需要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樹立榜樣。誰有資格給行業評獎?按理說誰都有資格評獎,只要公平公開公正,讓人信服。哪怕是鄰居家昨天還在賣報的小三兒,今天自薦當上評獎委員會的秘書長,也可以給各城市和市領導頒個會展大獎。會展業不可以賣獎嗎?當然不可以,任何行業都不允許公開買賣獎。只不過現在賣的不是獎,而是活動和參會費的寂寞。也就是說,活動的參會費很寂寞,需要頒獎來刺激,來拉人、來鼓動。按說會展業組展的精英都是活動策劃大師,不會連個忽悠人來開會的創意都沒有,而只靠頒獎來請君入甕吧?令人遺憾的是,新的創意似乎只是頒一些別人還沒頒過的大獎!評一些還沒有得過大獎的展會、城區、人物獲得大獎。
只要有市場需求,頒獎的機構就有獎發有飯吃
各種會展大獎評了這七八年,中國有會展理想的城市(包括城區)都被獎了個遍,有的獲獎次數還遠不止一兩次。只是中國真正的一線會展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鮮有獲獎,香港的中獎率基本等于零。是這些城市表現不夠好嗎?非也,是人家對此沒興趣。用業界一位的話說:“大獎只頒給有需求的人,大象無形,無需證明。”那些躊躇滿志的多項大獎得主在拿到手抽筋后失落地發現后面還有N個大獎在頒給各路冤家,到頭來,排排坐,吃果果,人手N份大獎,拿回去用當地媒體鼓與呼N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說有的獲獎機構是可以漲工資的)
杭州某網消息:日前,“第X屆中國會展論壇年會頒獎盛典”在上海舉行。本市榮獲“2010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2010年度中國會展城市最佳管理獎”。杭州XX國際博覽會榮獲“2010年度中國十大國際影響力展會”。
XX市媒體
XX公司在某年獲獎后公開發表了題為《多項大獎拿到手軟!XX傳媒場館紅透第x屆會展XX節》的“獲獎感言”:“在本次重量級評選中,XX市引領XX會展業從全國多個參評省市中脫穎而出,榮獲‘2008-2009年度中國會展十大品牌城市’的殊榮。其中XX傳媒場館——XX國際會展中心奪得“中國十大最具潛力場館”稱號;XX傳媒經典品牌——中國XXXX藝術節亦獲得了“2008-2009年度中國十大魅力節慶活動”獎;XX董事長XXX則拿下了XXX大獎。本次在XXX大獎上的斬獲頗豐,充分展示了XX傳媒的實力和進步的決心,但客觀分析,也不得不承認中部會展活動行業和沿海尚存差距。路漫漫其修遠,本著執著、自信、專業、負責的工作理念,XX傳媒勢將披荊斬棘,引領中部會展活動行業勇往直前。”
獲獎的沾沾自喜,沒評上的繼續努力,因為總有獲獎的那一天。只要有市場需求,頒獎的機構就有獎發、有飯吃。一年又一年,會展評獎這就樣愈演愈烈。把本來就不太成熟的行業推上更加浮躁的巔峰!讓看重會展業尊嚴的人士只能在痛心的同時,對那些擠破頭領“大獎”的人們只能搖頭嘆息。這種現象不由讓人聯想起2010年兩個著名的江湖案例:賣綠豆的張悟本和做買賣的李一道長。這兩位原本就是蕓蕓眾生中張三李四的角色,卻因為敢于布道,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和“高智商們”的追捧下聲名鵲起,然后這張三李四忽悠了“高智商們”的錢,作踐了“高智商們”的名聲,還高價賣給了“高智商們”綠豆和道法。雖然被有良知的媒體揭穿后,這張三李四不能再布道了,可那些“高智商”的追隨者們也發現,原來智商這玩意兒不是萬能的,會在有些方面出現短版,讓小人物給耍了,被忽悠了還不敢聲張。
會展城市真的需要“皇帝的新裝”?
會展評獎,也有客觀公正令人信服的。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在CEFCO2009五周年慶典暨特別頒獎儀式、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頒發的中國會展經濟年度大獎等。其它大多數已在市場的需求下淪為“皇帝的新裝”,到頭來把會展評獎弄得假作真時真亦假。《皇帝的新裝》中是騙子可恨還是皇帝可笑?當然是皇帝可笑!因為他太虛榮,太不自信,需要靠沒有任何價值的“衣服”樹立自信和形象。而騙子在某種角度上卻可以理解為是成功的商人,敢出賣如此大膽的創意讓皇帝在眾目睽睽下裸體游行還賺了錢,其勇氣和策劃運作能力可謂一流。所以可笑的只有皇帝:“穿”上新裝后,被一個敢于說真話的孩子揭穿后,得到的卻是國人公開的嘲笑,連原來的尊嚴和臉面都在國人面前丟盡了,更別說還好意思邀請鄰邦來合作了。
2011來了,中國會展業還有更多進步的空間,比如管理、比如標準、比如規范……會展評獎在有標準、有數據、有公信力、有權威機構認可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只是在這些標準還都沒確定的前提下,能不能先停停那些無厘頭的瘋狂評獎?因為這已在挑戰這個剛成熟行業的尊嚴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