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好多天都沒生意,最好時一天只賣了一百多元。”楊欣對記者說。
近40歲的楊欣是一位來自吉林省的奇石經銷商,眼看展銷會即將結束,但他所帶來的奇石玉器卻分毫未動。而這一切與楊欣同樣失望并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經銷商都處于尷尬境地。
“帶來的錢全花光了,不但商品沒賣出去,還要把這些笨重的石頭運回去,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楊欣感嘆到。
同時,在4月底河南出版物交易會上,也因交易成績不佳而簡單收場。接連兩場會展敗北,不免成為業內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
“此次展銷會失敗的原因,首先在于主辦方對會展經濟的認識不到位、宣傳不到位,其次是會展行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行業約束機制。”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問題顯現
近年來,隨著河南省一個個大型展會紛紛落地生花,河南省會展經濟開始嶄露頭角,會展經濟以其綜合效應、輻射效應以及產業帶動效應,被譽為城市經濟的“助推器”。
在今年初河南會展經濟會議上,河南省會展業商會會長王永國曾說,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會展經濟收入高、盈利高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誰都想分食這塊大蛋糕。
“美國一年舉辦200多個展會,帶來的經濟效益超過38億美元,2010年深圳高交會成交額達700億元人民幣,而河南的交易額也在逐年遞增。”王永國表示。
王永國還介紹,雖然近年來河南會展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壯大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會展業對河南省來說畢竟屬于新興事物,在高速發展中還是暴露了會展多為政府搭臺,市場主體參與不多、監管不力,引資引智不科學及中介機構、廣告組織、經紀公司不誠信等問題。”
“此次展銷會失敗不是特例,一些個人為了經濟利益,以轉賣展會批文為主,賣出批文后,不再過問展會情況。”上述人士說,“會展服務及媒體宣傳作用對展銷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或許在未來,會展行業沒有媒體宣傳將寸步難行。”
“現在河南省的展會為何頻繁發生各種糾紛,主要是展會存在著重復辦展、無續競爭、競相壓價、資源分散、肆意侵權等問題。”王永國表示。
呼喚出臺行業監管機制
反觀此次鄭州奇石玉器陶瓷展銷會,雖說主辦方經紀人和天增攜款潛逃,但凱隆小商品城[25.89 -0.08% 股吧]作為承辦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監管不力是此次展銷會失敗最大的敗筆。
“就像這樣的奇石玉器陶瓷展銷會,政府是否應該進行審核把關接納?在目前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行業主管部門應該對辦展機構進行手續和資質審核,對主辦方進行資格認證,此次展銷會,不管是主辦方還是承辦方都沒有在政府部門進行備案登記,這不能不說是政府的監管缺失。所以,立法部門應該對會展業有所關注。”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