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廠頗具實力,小船廠有些底氣不足
一進展館,臺州幾家大型造船企業的展位很是顯眼,有臺州楓葉船業有限公司的、萬隆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浙江宏信船舶有限公司的……臺州楓葉船業有限公司張貼出了一張4月初建造下水的3.25萬噸的散裝船巨幅照片,多媒體播放著宣傳片,顯示出該公司的雄厚實力。
然而,記者發現,來自三門的一家小船廠卻擠在展館的角落,僅有的幾張宣傳畫也顯得有些底氣不足。“好幾年都沒接到大訂單了,這次參加博覽會看看能不能接到訂單。”其中一位船廠的負責人表示。
這番大小船廠的對比,正是當前臺州市船舶工業的一個縮影。“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造船業的發展,有實力的造船企業不愁訂單,而中小船廠卻是吃不飽。臺州要打造成中國中小船舶制造基地,就必須整合資源,做強做大船舶行業。”臺州市經委機械冶金處處長黃林育說。
臺州造船企業蠻風光配套企業受冷落
展館的一些“黃金地帶”被臺州造船企業占據,煞是風光。但記者看到臺州生產照明燈、電纜等配套產品及被稱為船舶“心臟”的發動機和“眼睛”的通信導航設備的企業的展位,光顧的人卻不多。
在浙江恒信船舶設備有限公司展位,兩只金黃色一大一小的全封閉救生艇吸引了不少人。“我們生產的救生艇量占全省的80%左右,現在展示的這只全封閉救生艇是我們最新研發的,按照國際救生設備標準,該艇長6米、寬2.62米、高3.08米,可坐28人。”浙江恒信船舶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光耀介紹,從2008年至今,“恒信”每年都會展出最新設計的救生艇。
“為何船舶配套企業遇冷,說到底,我們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夠。”臺州楓葉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岳順分析,臺州許多船廠都是近幾年新建的,這些船廠是沒有能力延伸到配套領域的,很多配套產品是外省供應的或進口的。他認為,要提高這方面的水平,一是產品質量要過硬,二是建立全球服務網絡和應急響應機制。
博覽會上中外客商忙交流
40歲的埃沙來自荷蘭,目前他擔任赫科瑪電纜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展會期間,他帶著翻譯人員,來到臺州的造船企業,遞上名片和公司宣傳冊。
埃沙說,浙江沿海一帶都有造船廠,一直以來臺州造船業在省內排前列。他們參展也是為了能多了解臺州船舶企業的情況,這對未來公司的船舶電纜銷售有很大的幫助。
江蘇鑫力船舶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侍偉也是臺州船舶博覽會的老顧客,他跟臺州幾家大型造船企業早有生意往來。這次來主要是采購一批船舶設備,另外就是多認識一些臺州造船企業負責人,交流船舶制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