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一屆新疆國際汽車工業(yè)博覽會開幕,被稱為是新疆烏魯木齊車展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屆;搶在新疆車展前兩天開幕的是第十四屆哈爾濱國際車展,也是歷屆規(guī)模最大的車展,按其主辦方公開的數據算,11萬平方米的規(guī)模在國內車展中可以排名前四位了;而先于哈爾濱車展開幕的則是第四屆銀川國際汽車博覽會,又是一個歷屆規(guī)模最大的車展。隨后,大連國際車展和煙臺國際車展也將相繼亮相。
此前,中國只有雙年在北京和單年在上海舉辦的車展,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車展,前者是在首都,后者則是在國際大都市,吸引國際品牌車企分別在這兩個車展期間做全球新車的首發(fā)。但時下國際車展已經遍地開花,由此一來,舉辦“國際”車展似乎和產業(yè)無關、與區(qū)域影響力無關,只與舉辦方的意愿有關。
與其他專業(yè)類展會不同,各地舉辦車展更多的是吸引本地消費者注意。于是,舉辦車展成為每個城市的保留項目。舉辦其他專業(yè)類展會沒有條件或優(yōu)勢,那沒關系,舉辦車展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于是乎,每一座城市都舉辦“國際”車展,而每個車展都是人滿為患,不僅參展商高興,主辦方更是偷著樂,當地政府由此看到了發(fā)展會展經濟大有可為。
近年來,各地政府積極加大力度發(fā)展會展經濟,但由于缺少產業(yè)與市場的支撐,部分地區(qū)的會展經濟都是表面上風光,實際上是靠政府財政支出,做著賠本賺吆喝的生意。更令一些地方政府尷尬的是,每次辦展都以行政的手段、財政補貼的方式求著企業(yè)給個面子,到展會現場撐場面。結果往往是參展的比看展的人多,企業(yè)叫苦不迭。
為什么舉辦車展有保障呢?首先,擁有私家車正在成為中國家庭的消費計劃,如此一來,車展就成為廣大消費者選擇愛車的一個渠道,盡管車展門票的價格有些偏高,但由于購車心切,也就不計較了。其次,盡管每個城市都標榜自己舉辦的是“國際”車展,其參展商無外乎是當地的國際品牌車的經銷商,借此“國際”車展在本地宣傳。再次,消費者扎堆湊熱鬧的心理在作祟,認為車展上的車價格便宜,且都是最新款。
需要搞清楚的是,目前,國內除北京、上海的國際車展吸引國際品牌首發(fā)新車之外,還有廣州車展偶有國際品牌舉辦新車首發(fā),其他如長春車展近年來已淪為當地的汽車展銷會了。盡管長春汽車產業(yè)曾令長春車展一度被看好,但時至今日,大有江河日下之勢。
既然如此,為什么每個城市還在舉辦“國際”車展呢?因為,車展可以為當地發(fā)展會展經濟帶來看得見的人氣。比舉辦其他專業(yè)類展會讓政府更有顏面。但切記,車展不是會展市場的試金石,更不是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