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類銷售旺季未到,但形形色色的酒展已經在廣州大打“車輪戰”。據記者了解,僅在5月底至6月底一個月時間,廣州竟有4場酒展先后開展。此外,今年7月和9月還有另兩場酒展。酒展扎堆舉行,讓業內人士認為過于頻繁和泛濫。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秘書長彭洪日前表示,廣東目前仍無一個有規模和公信力的酒展,作為國內酒飲消費最為活躍的市場,廣東有可能也有必要辦一個大的酒展。他認為,廣州酒展業應該由政府引導規范,進行整合升級。
市場現狀夏季酒展扎堆廣州
廣州是國內最大的酒類消費市場,廣州的酒展是進口酒重要的招商平臺。據記者了解,這個月以來,各種各樣的酒展已經展開了強勁的攻勢。比如5月底第六屆廣州國際名酒展暨世界名酒節將在琶洲開展.而6月份將有三個酒展先后開幕,分別是6月初的中國(廣州)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6月末的廣東國際酒類商品展銷會和第四屆廣州國際葡萄酒展,
此外,7月和9月,還有2011廣州國際品牌紅酒展和2011中國(廣州)國際葡萄酒展覽會暨廣州紅酒文化節兩大酒展在廣州舉辦。“70%的進口酒從上海進口,而50%的消費集中在廣東,可見廣東市場的影響力。”法國葡萄酒管理碩士、國家培訓師、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大陸首席顧問曾微表示。目前,進口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市場的陌生,讓進口酒商只能選擇展會作為其中國招商的主要渠道。酒展的繁華,相中的正是這個市場商機。然而,這種繁華并不能掩飾背后的亂象。
行業硬傷——存在虛假夸大宣傳
彭洪向記者表示,現在酒展的門檻不是很高,有些展覽公司沒對參展的產品進行嚴格的審核,造成酒展知識產權問題突出。
彭洪指出,一些酒展對外宣傳專業觀眾有幾萬人,實際上只有區區幾千人,甚至是找了很多非專業觀眾撐場。專業采購商不專業,主辦方對外虛報展位面積,虛報展位規模,這些都是行業協會在酒展舉辦期間經常收到的投訴。
“這對參展商、對廣州的形象絕對是一種傷害。”彭洪表示。而據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陳云(化名)透露,一個國外酒莊曾經來廣州參展,但在展會上的不愉快經歷讓這個國外的酒莊頗為憤怒。“展會承辦方打著某政府機構、有關團體的名義聲稱能幫助這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酒莊尋找到中國戰略合作伙伴,為此承辦方開出了天價服務費。”陳云稱,事實上,承辦方確實在合同期內幫助酒莊找到了一個代理商,但是代理商很快就經營不下去,導致雙方的合作夭折。承辦方聲稱已經完成合同條款,不再負責此事。國外酒莊投入數十萬美金最終打了水漂,沒有成功進入中國市場。
展位價格混亂
國內某進口葡萄酒運營商陳群(化名)曾經在廣州參展,他在春節前定了一個價格為13800元的展位,但是參展期間他卻發現臨近的展位價格僅為8280元,并且享受的是同等質量的服務,他得知這個展位是在一個月前定下的。這個浮動的展位價格與此前展會工作人員所講的招展政策完全不一樣,陳群為此覺得大受欺騙,大大打擊了他對廣東酒類展會的信心。
其實陳群的這種經歷在業界并非少數。“曾經有不少酒商在參加完廣州的一些酒展后向我們投訴,展覽方對同等面積的展位,向不同的參展商開出了不同的價格,不公平。”彭洪告訴記者。不過對于這種現象,彭洪也覺得很無奈。“畢竟有些展會的主辦方是私人的展覽公司,價格難以監管。”而本報記者去年年底在琶洲一個葡萄酒展采訪時,有一家知名的葡萄酒進口商曾表示其展位是主辦方免費贈送的。
彭洪表示,香港國際美酒展等專業展會的展位價格是不打折的,但廣州的酒展價格體系比較混亂,打折現象普遍。
專業性不足遭詬病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很多酒商反映他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展位,更應該是一個能給他們帶來專業服務的平臺,但目前廣州形形色色的酒展,專業性仍有待提高。
某國內進口葡萄酒品牌運營商楊生(化名)直指廣州某些展會服務質素有待提高。“展會開展后,酒杯未能按時送達我們展商手上,嚴重阻礙了我們與采購商的正常溝通,”此外,洗杯服務衛生環境惡劣。楊生告訴記者:“我見到工作人員只是把杯子在水里涮一下,污水遲遲不更換。給使用酒杯者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彭洪表示,展會專業性還應體現在專業買家的質量以及展會設計等眾多方面。“在國外一些專業的酒展,非專業人士是不能進入的,而且對進場的采購商的篩選很專業。但在廣州的一些展會,非專業買家可以很容易進入會展現場,降低了展會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