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鄭州)珠寶首飾博覽會,2013中國(無錫)首屆珠寶玉器首飾博覽會,北京國際璀璨珠寶首飾展覽會,第四屆南京國際珠寶首飾展覽會暨第七屆南京國際禮品、工藝品及家居用品博覽會……新年伊始,各種類型的珠寶首飾展覽會便在全國各地輪番舉辦。
毋庸置疑,珠寶展為企業搭建了展示形象和產品的舞臺,提供了產供銷交易和交流合作的平臺,從而推動了中國珠寶產業的發展。但是,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多數珠寶展不但次品多珍品少,且成本高人氣低、數量多效果差,主辦方亟須重新定位展會,才能將其做成品牌展。
次品多珍品少 珠寶展竟成工藝品賣場
“得知昆明正在舉行第二屆珠寶交易會,我與老公興沖沖地去掃貨。在交易會上,我買了兩串所謂的蜜臘手串,共計2000多元。第二天到琥珀專營店驗貨,被告之全是假貨。”近日,一位網友在天涯論壇上發帖稱,目前,各地舉辦的珠寶首飾展假貨泛濫,稱之為“坑人展”一點不為過。
上述網友在珠寶展上的遭遇絕非個例。2012年年底,一位劉姓女士在北京珠寶首飾展覽會上買了翡翠之后,立即到潘家園鑒定,結果翡翠是假的。她當天返回展會找商家討說法無果,報案后,仍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
不僅僅是觀眾經常在珠寶展覽會上買到假貨,專家也稱大多數珠寶展充斥假貨次品,甚至直言有些珠寶展應改名為工藝品展。
“不怕大家拍磚,雖然是首屆展會,但我還是敢說,展會現場擺放的珠寶沒有幾件可以稱得上是‘真品’和‘珍品’。我個人看完這個展會后認為,東莞首屆國際珠寶展應改名為工藝品展。”在2012年年初舉辦的東莞首屆國際珠寶展上,一位不愿具名的珠寶界專家在看完珠寶展后直言“我來剪彩,亦覺得有失身份”。
針對專家踢爆東莞首屆國際珠寶展多有次品,還諷刺“珠寶展實系工藝品展”,此次珠寶展主辦方東莞市海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先生承認,該屆珠寶展的確存在很多非真品、珍品的“工藝品”。他表示,主辦方在獲悉相關投訴后,已在會展現場增設珠寶鑒定服務區,在接下來的幾屆珠寶展中,將盡力減少“工藝品”參展商的比例。
那么,僅是在展會現場設置一個簡單的檢測展臺,就能杜絕層出不窮的以假亂真坑騙消費者的現象發生嗎?
“不可能”。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一,因為現場檢測設備并不齊全,不可能針對參展的所有珠寶品種進行檢測。其二,不是所有觀眾都會在珠寶展上買了東西就拿去檢測。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國內各類展會幾乎沒有什么準入門檻,只要向主辦方交納攤位費,就能隨便組織貨品參展。
“這是導致國內會展行業魚龍混雜、假貨泛濫的根本原因所在。”上述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根據現有法律規定,國際展覽需要嚴格的審批程序,而國內展覽沒有任何審批程序,只需要在工商部門備案即可。
成本高人氣低 展商怨聲載道
“不遠千里跑到上海參加這個珠寶展,沒想到現實和心理預期實在相差太大!”對于上海奢華珠寶首飾展覽會,來自深圳的張女士失望地說,雖然該展會的收費標準非常高,在展覽行業里應該算是第一類的收費,但當他們參展后發現,幾乎沒什么人來看,展覽的工作人員數量超過了觀展的人數。
為此,張女士和近百名參展商與主辦方發生激烈爭吵,最終以參展商讓步而收場。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大多數珠寶展都是冷冷清清。以記者前不久參加的某珠寶展為例,偌大的珠寶展廳,沒有珠寶企業彰顯個性的豪華展位,沒有偏愛珠寶人士的流連忘返,沒有珠寶商家爭相拿貨,有的僅是參展商閑來無事、交頭接耳,三三兩兩的觀眾邊走邊搖頭,看能不能淘到便宜貨。有些參展商竟將能和珠寶首飾搭上點邊的圍巾、腰帶拿到珠寶展會上來賣……
對此,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駐廣州代表處的貿易專員彭曉紅士表示,幾年前,很多意大利珠寶公司對于到中國參加珠寶展覽會饒有興趣,一方面想通過展會來展示他們在K金首飾領域的設計、加工特色,為進入中國市場尋找機會,另一方面通過展會來了解中國在珠寶產品的設計、生產方面的水平,更多地搜集中國市場的資訊。
“但是,他們參與過幾次珠寶展后發現,大多數珠寶展冷冷清清,觀眾尤其是專業觀眾少得可憐,他們很難在展會上找到合適的加盟商。”彭曉紅說。
數量多效果差 珠寶展亟須準確定位
事實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珠寶展曾經火過一把。
“當時,消費者對珠寶首飾了解較少,市場銷售渠道不暢,因此,由協會舉辦的珠寶展銷會成為宣傳珠寶知識的交流平臺、銷售珠寶首飾的貿易平臺,深受珠寶商和消費者歡迎。”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原本紅紅火火的珠寶展,緣何變得冷冷清清?如何變成了“坑人展”?
“數量上去了,質量下來了。”上述工作人員說,近些年來,國內各類珠寶展會蜂擁而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成都、武漢、梧州等地都舉辦了一定規模的珠寶展,如果再加上一些有地域性影響的不同定位的珠寶展,每年舉辦的有一定影響力的珠寶展高達60多個。
以山西為例,該工作人員對記者說,2011年,在太原舉辦的珠寶展僅有四五場,而2012年已達10多場。
對此,太原市會展辦展覽處處長、太原會展協會秘書長梁峰不無擔憂地說,近年來,山西人對珠寶玉石的投資收藏熱情迅速升溫,大大小小的會展公司紛紛將目光鎖定珠寶展。在太原,去年3月以來,名稱各異、五花八門的各類珠寶收藏藝術展輪番上演,組織者爭奪著這塊看似大有“錢途”的“蛋糕”。
對于這些珠寶展,不少參展商表示無所適從。
“全國珠寶展這么多,我們要是全都參加,那平時別做工作了,專門忙珠寶展也忙不過來。”廣東省深圳市一家珠寶經銷商無奈地說。
上述經銷商表示,縱觀國內大大小小的珠寶展會,要么沒有主題,要么主題模糊,他們根本無法了解主辦方的真正意圖,更無從選擇究竟應該參加哪個珠寶展。
事實上,主辦方對珠寶展日趨同質化也有清醒的認識。
“再這樣下去,市場只能越來越蕭條。”深圳市甘露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鄭煥堅說。他建議,主辦方亟須準確定位展會,選擇目標參展商和觀眾,每年都應確定一個展會主題。此外,主辦方應與參展商做及時有效的溝通,提供優質的服務。行業組織和地方政府亟須從嚴審批、加強監管,從而整合展會、減少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