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市場究竟有多大?從各地扎堆舉辦的年貨展上可見一斑。1月19日至2月4日,北京農展館推出年貨大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土特產,直奔北京消費者的過年餐桌;1月25日至2月5日,深圳四大年貨展同時啟幕,僅外貿內銷商品館和全國名優特產館兩大熱門展館,便云集了數萬種商品;1月30日至2月5日,寧波舉辦春節年貨展銷會,500多個展銷攤位,3000余種商品參展……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部分年貨展正面臨著消費群體老化、商品重復、對品牌企業吸引力減弱等困境。
消費觀念轉變年貨展冷熱不均
1月29日,記者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的年貨展上看到,這里銷售的年貨以名優企業、老字號的特產為主,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往。
在一家銷售年畫、窗花的攤位,記者看到,這里銷售的楊柳青年畫,采用了七彩琉璃浮雕版印刷,不僅色彩鮮艷、立體感強,而且年畫紙張表面采用了最新防水、防掉色科技,能夠保持長久如新。而另外一種靜電窗花則采用靜電原理,可直接吸在玻璃和家具上。
除特色工藝品外,記者注意到,參展商中銷售食品的居多,其中,既有售價達數千元以上的藍莓冰酒,也有每斤百元以上的精品新大米、有機食品等。
消費觀念的轉變,也使得逛年貨展不再是老年消費者的專利。在北京地區著名消費論壇“55bbs”上,記者看到多篇名為“年貨大集采購攻略”的帖子。有網友表示,到年貨大集去采購,不僅能“一站式”采購地方特產,還可以“不出北京吃遍中國”,并且為年夜飯食材提供一些新選擇。
除特色年貨展外,部分年貨展銷仍以常見的衣物、用品為主,因此格外冷清。1月19日下午,在北京馬甸橋附近的一個展銷會上,記者注意到,這里標有羊絨制品的展位前,出售的卻是蜂產品;標有有機蔬菜的攤位,賣的卻是海產品。朝陽區的侯女士告訴記者說:“這里賣的東西并不比超市便宜,只是品種多一些。”
“現在年貨展生意不好做,人氣不如以前了。”經常參加各種展會的江西展商陳同才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其他方式買年貨,“商場、超市東西那么多,如果沒有特別的方式吸引人氣,光靠擺攤賺不了錢。”
從單純的商品大集轉向老字號特產展銷
據業內人士透露,就吸引消費者而言,年貨展的策展商們有“兩個準則”,首先是和超市錯位,在產品的組織上遵守“新、奇、特”原則,保證至少有40%—50%的商品是超市沒有的;其次,保證價格夠低。由于沒有進場費,與超市雷同的商品價格會便宜30%左右。
“品類齊全、獨具特色是年貨展成功舉辦的關鍵。”北京一家展覽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參展品類要齊全,讓消費者可以在展會上找到全國各地的土特產。這樣才能成功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進場參觀、選購。”
江蘇省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孫林也表示,雖然近年的年貨展會數量增多了,但從銷售看,有萎縮的趨勢。在連鎖業發展的同時,類似的年貨大集年年辦,但也出現顧客群老化、商品重復、對品牌企業吸引力減弱的問題。所以,此類展覽應注重從單純的展銷轉向以大企業的品牌展示為主,今年北京農展館舉辦的老字號名優產品展就是以這個方向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