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會展產業的快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會展行業中來。企業求賢若渴,但在招聘過程中仍“千里馬”難覓。對此,中國會議產業大會秘書長、《會議》雜志社總編輯王青道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會展行業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
王青道指出,人和人才差異很大,現在全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會展專業,受過會展專業教育的人很多,所以會展行業缺的不是從業的“人”,而是可以能夠真正滿足企業需求,推動行業發展的“人才”。
在談到高校中的會展教育與現實脫節的問題時,王青道表示,學校出來的學生,只有理論知識,缺少實戰的經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是教學體制存在問題。教學體系和實際的會議、展覽運營不能很好的結合。這表現在教師本身和行業脫節,自身并非是在會展行業一線工作的人,就去教行業的專業運作,那教出來的學生也不能很好的結合實際。此外,現在教材上案例陳舊,代表不了現代會議和展覽業的發展方向,在現實操作中利用不大。而對學生的考核體系也沒有跟現實相關的內容,學生總是在校園里待著,沒有機會在會展中心或是會展公司里感受行業氛圍、受到專業熏陶,綜上,就會看到現代會展教育和會展行業現實之前的距離,理論知識遠遠不足以滿足會展行業的需求。
會展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扎實的理論基礎、靈活的實操技能、廣博的社會經驗,這些都是構成“人才”高樓的磚瓦。王青道坦言,作為會展人才首先需要具備會議和展覽的專業知識。如今會展業的從業人員很多并不是科班出身,雖然實際經驗很多,但是缺乏理論根基。其次,會議和展覽的實操性很強,經驗很重要。比如,一個會議項目的運作,從策劃方案到管理運行,再到最后的執行都需要“人才”來協調籌劃。另外,會議展覽業涉及面非常廣,需要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問題,所以一定社會閱歷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針對目前紛繁亂目的培訓市場,王青道強調,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培訓是很有意義的。據統計,國內外的“培訓會議”是會議市場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培訓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無論是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都需要培訓,因為學習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任何單位都需要通過培訓來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而會展行業過去人才的儲備不是很到位,那更需要通過培訓來不斷完善。
王青道指出,培訓分為兩種。一是系統性培訓,也就是取證的證書性培訓課程。另一種是針對某一問題的臨時性培訓。這兩種培訓相輔相成、各具特點、互相配合。人們通過參加證書性培訓,獲得系統的理論知識,是不可或缺的職業規劃的一環,是對過去知識的補充以及和行業發展保持同步的過程。但是取得的證書需要受到社會的認可,如果不被認可,那培訓是沒有意義的。像《會議》雜志社和相關部門合作的“會議運營管理師”的培訓,就屬于系統性的培訓。據王青道介紹,“會議運營管理師”的培訓注重培養會議項目的策劃、運營管理和服務能力。教師絕大部分來自會議市場的第一線,所采用的教材杜絕空洞的理論,而是與現實緊密結合,另外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被培訓者的實操能力,在培訓方式上也較以往的傳統模式有所創新。相對于系統性培訓,臨時性的培訓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比如一個政策的出臺對行業的影響,就可以舉行一個短期的解讀班。這種臨時性培訓,針對性強,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王青道最后表示:“中國的會展經濟起步晚,培訓市場的發展還不到位,整個培訓市場的發展都在摸索著前進,還需要日后不斷地完善、塑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