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傳統展會被視為買賣雙方最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平臺。當互聯網出現并普及后,展會曾面臨極大的挑戰,甚至有悲觀者認為互聯網將取代展會。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展會不但沒有被擠出市場,反而借助互聯網提升了服務水準,還利用互聯網開發了永不落幕的線上展會。此外,展會主辦方通過設立官方網站以及近年風行的微博進行展會推廣,樹立了品牌的知名度。
當下,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來臨,展會服務再次走到了時代的關口,如何應用移動互聯網為客商服務,又一次考驗著展會主辦方的服務意識。一些嗅覺靈敏的展會主辦方已經“先行先試”,但絕大多數展會主辦方雖知道展會APP(APP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但仍不清楚如何利用,處于觀望之中。
近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23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華交會),主辦方首次推出了華交會APP,成為今年春季展覽業界關注的一個新亮點,引發了業內對于展會APP的關注。
按說,展會使用APP不是新鮮事,之前已有一些展會的主辦方使用了APP,且部分展會主辦方清楚APP的營銷模式,認識到APP將成為展覽業今后的發展趨勢。但由于多數展會主辦方還處于觀望之中,令APP在展覽業界的推廣并不順利。
“展會APP是展會主辦方繼官方網站、微博等互聯網產品之后,宣傳展會品牌的又一個有效工具。”北京聯展創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展創想)總經理黃其文如是說。
業界人士預測,隨著展會APP的應用,展覽業界將掀起新一輪競爭風暴。但事實上,目前,APP尚未被展覽業廣泛使用。記者調查采訪時發現,有些知名品牌展會的主辦方甚至還不了解展會APP的功能。
移動互聯網“爭寵”
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及迅速普及,移動互聯網正成為展覽業新的競爭“利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較上年增長了6440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
針對上述統計數據,業界人士表示,手機上網和手機網民的概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當下移動互聯網的實質,智能移動終端(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和APP應用才是移動互聯網最為顯著的要素。因此,手機網民和移動互聯網用戶這兩個概念有一定的差異。
據黃其文介紹,他一直在關注展會APP的下載量,但目前,展會APP下載量僅為個位數。這表明,參展商或采購商還沒有習慣使用展會APP。
在黃其文看來,展會主辦方可以引導參展企業和采購商使用展會APP。展會主辦方利用移動互聯網,在展會開幕前夕,就可以為客戶開通網上預登記以及查詢展館周邊的交通、住宿、餐飲等相關資訊的服務。對于主辦方來說,使用展會APP,是服務意識的轉變。
黃其文強調,展會主辦方不要顧慮客戶是否會使用展會APP,而是要引導客戶如何使用APP。同時,還需清楚的是,移動互聯網有其自己的標準,主辦方需按照移動互聯網的規律去做,才能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拷貝官網是誤區
近來,面對展會APP這一競爭趨勢,展覽業界的反應并不明顯,甚至有的展覽主辦方為了節省APP的開發費用,先觀察客戶的瀏覽意愿,直接將其官方網站拷貝到移動互聯網。
對此,黃其文提醒說,PC電腦和移動終端(手機網絡)的操作是不同的。因此,展會主辦方如果只是將其官方網站內容拷貝到移動終端,而沒有按照移動互聯網的特性進行開發,是一個誤區。對比兩者不難發現,PC電腦軟件和手機軟件是不一樣的。移動網絡即使再快,也不如PC電腦的網絡速度快。此外,由于手機屏幕的限制,客戶很難打開官網上的大幅圖片,如果下載時間過長,客戶會失去耐心而選擇放棄下載。需要注意的是,原本下載并使用展會APP的人就比較少,如果不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專業版本,一旦客戶發現不好用,就很難吸引其再次關注了。
黃其文表示,目前會展業信息化相對還比較保守,APP比較新,要主辦方接受并使用還需要一個過程,要客戶關注并使用展會APP也需要一個過程。不可否認,部分展會主辦方意識到了展會APP的有效性,但由于考慮到成本等原因,使用的并不多。
而歐美的展會主辦方使用展會APP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香港和臺灣地區展會主辦方的服務意識已與國際同步,已大量使用展會APP。注重服務的外資展覽公司也將APP作為必要的服務工具之一。
對此,聯展創想副總經理潘濤表示,由于缺少人才,目前,很多展會主辦方還不了解APP該如何做,大部分還處于觀望狀態,這導致展會APP徒有光鮮的外表,卻沒有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