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會展行業發展迅速,但是企業在會展專業人才的招聘上仍存在人才難求的局面,對此,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撛诮邮苤袊洕W記者專訪時表示,行業發展速度超出預期以及缺乏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劉?,撝赋?,近年來,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短短幾年的發展速度甚至可以趕上歐、美發達國家幾十年的發展速度。但人才培養卻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因此容易陷入人才缺乏的困境。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展專業不為很多高校所重視。直到近年來,很多院校才設立會展專業。同時,很多院校的會展教育多以理論為主,沒能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導致一些會展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學以致用,不能滿足快速發展會展企業的人才需求。
日前,中國會議產業大會秘書長、《會議》雜志社總編輯王青道對記者表示,會展行業不缺人,缺的是人才。而每個人對于“人才”的定義又有所不同,在劉?,撔闹校瑢I知識是人才所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指出會展人才應對自己從事的行業(會議、展覽)具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熟悉會議、展覽的舉辦流程。其次,要有好的協調能力。會、展為人們搭建交流的平臺,而作為會展業的從業人員,更要擁有較好的協調能力。無論處于產業鏈的上游或是下游,都能與合作伙伴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關系,保持良性互動。另外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樣不可或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以國家會議中心為例,每年要接待多個國際會議、展覽,這時就需要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并熟悉國際禮儀,為國際、國內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從事會展行業,就意味著要與不同行業的人員保持溝通,欲舉辦成功的會議、展覽,就需要從業人員了解該會議、展覽所處行業的相關知識,才能取得成功。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為了加強校企合作,2012年11月17日,國家會議中心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簽署了“國家會議中心獨家獎學金計劃”,涵蓋了本科生及研究生層次。為了鼓勵學生在拓展專業學習的同時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際操作以及觀察創新能力,國家會議中心還特別設立了“最佳實習論文獎”,申請國家會議中心獎學金的同學還可同時申請該獎項。另外,國家會議中心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還進一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校企合作。
對于會展實習生,劉?,撜J為企業應該為其提供廣泛的實習機會,從基層的崗位做起,服務一線部門,讓他們充分了解會議、展覽的活動的基礎流程,熟悉基礎的服務工作。
作為中國最繁忙的會展場館之一,國家會議中心采取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提升場館的服務軟件。劉海瑩表示,國家會議中心的員工培訓形式多種多樣。每個會展企業對培訓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國家會議中心針對員工有自己專門的一整套培訓措施,會針對員工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對于新入職的員工,無論是否擁有工作經驗。國家會議中心均實行先培訓、再上崗的制度,從企業發展、企業規章、員工儀容儀表、基礎服務規范以及安全生產等各方面進行培訓,經過考試合格之后方能上崗。
通過入職培訓的新員工上崗后,各部門會給新員工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對他們進行手把手的“傳幫帶”,同時,部門領導會根據部門崗位特點在內部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書面培訓和短期入職培訓只能起到一部分效果,更多的學習還要靠基層持續不斷的在職訓練。
此外,劉?,撝赋鰢視h中心還利用“交叉培訓”模式使新員工盡快掌握其他部門的運作情況。某個部門的員工交流到其他部門進行2-3個月的體驗式培訓,了解服務流程和服務難點,從而提高其綜合服務技能和服務意識,并提高部門之間的主動配合意識。同時,員工的特長也能在交叉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最大的發揮,從而調劑到最為合適的崗位。
國家會議中心的人力資源部會不定時為員工安排各種業務培訓,如“展會的運營管理與項目操作”、“國際學術會議組織流程介紹”、服務禮儀等培訓,完善員工服務能力。未來還將借助外界力量,如正在積極籌措與國家地理雜志合作,開展專題講座,豐富員工的業余知識。
針對培訓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劉海瑩稱,希望專業培訓機構可以根據不同行業的會議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如學術會議和商業會議,其客戶訴求是不同的,專業培訓機構可以根據會議特點開展培訓。在培訓講師的選擇方面,培訓機構應該選取那些在行業內擁有豐富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際經驗的專業人士。因為單純擁有理論而缺乏實踐的講師是難以培訓出優秀學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