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舉辦22年的地壇書市已經成為北京文化生活的一張特殊名片,可是今年“五一”都過了,地壇春季書市還是沒有動靜。近日,地壇書市承辦方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主任劉杰證實,由于書市成本高、風險大、無資金支持,網上書店及盜版書沖擊等原因,今年春、秋季地壇書市已確定停辦。
北京人抹不去的珍貴記憶
北京地壇書市原名叫北京特價書市,1990年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同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等單位共同創辦,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承辦。地壇書市伴隨一代人長大、成熟,成為一代人的珍貴記憶,而在今年的春天,它與書友依依惜別。
網友“胖千兒”回憶說,因為老爸在出版社工作的緣故,小時候每逢舉辦地壇書市,她都會坐在攤位里面看書、喝汽水、吃盒飯。后來自己長大了,依然年年都來逛地壇書市。
大學畢業后留京工作的小王從1998年到現在,每一年的地壇書市他都會光顧。實惠是書市留給人們的最大印象。“對于工資不高的愛書之人,能夠淘到幾本知名出版社的心儀書籍,能美上好幾天,而現在地壇書市也要成為‘必將失去的青春’了。”小王感慨地說。
王女士經營的書店從1995年開始就參加地壇書市。“那時的書店很少打折,所以讀者們一到書市,感到很吃驚:‘原來書還可以打折’。”王女士說,“當年地壇書市鼎盛時期,各級單位、圖書館都排著隊去地壇書市買書。不管是批發零售還是個體讀者,來地壇書市就像朋友間的定期聚會一樣,突然沒有了,心里還挺不是滋味的。”
多種原因導致書市停辦
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大型活動部活動一處處長李進考曾全程參與了地壇書市22年的組織和招商工作。對于地壇書市的停辦,他認為一方面是成本逐年增大。“保安費已從每人一天50元漲到現在一天400多元。原來安排的是雙排展位,現在為了防止踩踏和其他事故,改為擺單排展位,由此造成展位數削減了一半。同時,安全設備全面升級,租一個安檢機要8000元,地壇4個門就要3.2萬元,讓書市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李進考無奈地說。
另一方面,出版發行單位的參展積極性也逐年降低。其原因有三,第一,近幾年出版社普遍庫存書數量減少,導致在地壇書市上市的新書、好書越來越少,使書市流失了許多讀者。第二,當當、亞馬遜等網絡書店對地壇書市的沖擊也很大,網上書店常年有打折書銷售,而且還會送貨上門,很多人在網上足不出戶便能購到便宜的圖書。第三,電子書的出現讓傳統紙質書的銷售受到了沖擊。
地壇書市的復活需多方努力
地壇書市是否會徹底停辦,目前尚無定論。
李進考希望政府能夠投入一部分運營資金。“畢竟我們創辦這個活動,堅持了22年,已經形成了一個文化品牌。停掉很可惜”。如果今后地壇書市還有機會辦下去,應該如何運作?李進考也有一些考慮,比如對書市進行整體設計和升級,開辟書吧、小型咖啡館等場所,提升書市的品位,改變書市的運行模式。
鳳凰壹力公司策劃總監陳乾坤認為,標志性的地壇書市的停辦,對圖書出版界來說是一個壞消息。目前預測地壇書市永遠“消失”似乎為時尚早,期待地壇書市的春天還會到來。他舉例說,臺灣書市也曾有過低谷時期,但經過多方努力,現在已經辦成了世界上比較成功的書市之一。地壇書市可以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比如在舉辦書市的同時,吸引一些各界名人前來簽售,并為來逛書市的讀者舉辦講座,使書市從單純的售書變成一場多種形式的文化盛宴,讓書市變得更有魅力。
有專家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地壇書市是傳統書籍的一個標志。在今天的網絡時代,紙質書籍有很多不可代替的優點,也仍被許多人廣泛接受。所以,紙質書籍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地壇書市作為老字號的書市,不應該簡單地遵循老套路,也不應該被動地等待救贖,而是要多方面地尋找適宜的生存之道,取其精華,與時俱進,早日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