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
看了展覽后悔,這是拿歷史和文物開玩笑
沈陽游客
這不僅讓外地人失望,也令沈陽人無顏
北陵公園
此“珍”非彼“真”,那都是“高仿”品
沈陽北陵公園昭陵里的“陵宮遺物珍品展覽”,稱展出的“珍品”其“歷史文化價值無可替代”。可誰能想到,這些“堪稱精美絕倫”的“珍品”竟多是“贗品”!
昭陵里辦展覽是想讓游客更多地了解歷史,還是利益所驅?對此,北國網、遼沈晚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展覽是個人辦的賣票有提成”
上周,沈陽市民劉先生與遠道而來三位親屬逛了一趟北陵。回家后,劉先生越想越生氣,就把自己在北陵的遭遇反映給記者。
劉先生說,在售票處買四張票,售票員直接就給了四張95元一張的票,并告訴他“這是通票,便宜,全都能看完”。劉先生說,拿著票看完“珍品展覽”后,有一種被騙的感覺,覺得“花錢看這些東西太不值了”,這還不算什么,更讓人生氣的還在后面。走出昭陵,他們就開始找那個名為“宮女、太監生活展”的地方,結果找了老半天也沒找到,就決定不看了。在售票處費了不少口舌,把每張20元的票算是退了。后來一個保安告訴他,這些展覽都是個人辦的,賣票有提成,其實每人50元就包括進昭陵了。劉先生說:“北陵已是世界文化遺產了,如此“忽悠”游客不應該,讓外地人笑話沈陽人不說,可別再讓世界人也笑話咱了。”
售票員稱“全都是昭陵里的東西”
9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北陵公園。在售票處,聽口音像是幾位遼西的游客正在商量買什么樣的票,售票員在里面還不時地說:“在這買便宜,里面就貴了。”
記者觀察了一段時間,多數游客在售票員的“推薦”下,都買了價格不等的“通票”。“通票”從幾十元到近百元不等,所看內容不一樣,但幾處展覽卻都沒落下。于是,記者先買了一張6元的正門門票。
在昭陵售票處,售票員向記者介紹說:“全票70元,門票50元。”
記者:“70元都有啥? ”
售票員:“昭陵里各館。”
記者:“館里有什么? ”
售票員:“實物展,他(皇帝)用過的什么都有。”
記者:“是真品嗎? ”
售票員:“對,全都是昭陵里的東西。”
“陵宮遺物珍品展覽”設在昭陵內的三個東西配房里,在展館門口立有一塊“陵宮遺物珍品展”的金屬牌,上面除介紹一些歷史外,還特別寫有:“展出”的是“歷經滄桑遺留下來的幾十件珍品”、“歷史文化價值無可替代”、“更堪稱精美絕倫”,票價20元。
陜西老夫妻游客對“珍品展”很失望
每間配房的面積大概有三十平方米左右,第一、第二展室以各種瓷器為主,第三展室里多了一些生活用品。
記者在二展室觀展聽到二位游客的對話,其中一位問:“這都是真品啊?!”另一位笑著答道:“這哪能是真的啊,扯淡,看看就完了。”
在展室外華表下的長椅上,一對來自陜西的老夫妻正在休息,記者上前問兩位,看了“珍品展”的感受。
據他們講,多年前到沈陽時來過一次北陵,感覺環境可亂了,陵里的一些地方有破損,這次來感到北陵變化太大了,但“珍品展”不敢恭維,很失望。
接著,老人指著身邊的銅牌說,與這上介紹的“無可替代”、“精美絕倫”的“珍品”根本不相符。
“宮女、太監生活展太搞笑了”
離開昭陵,記者開始找劉先生說的那個“宮女、太監生活展”。
詢問中,一位陵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你順著道往回走,仔細看著,路邊綠化帶里有塊牌子,但離那還挺遠呢。
記者一路留心,果然在園中廣場西邊的一處綠化帶里看到指路牌。沿著指示記者走出很遠,在路的橫頭處失去了方向,轉了一圈終于又找到“路標”,繼續前行在一偏僻處看到一塊牌子上寫:“ 宮女、太監生活展”,還有諸如“你想知道宮女、太監是如何生活的?”“如何傳遞信息”等等字樣。
不遠處,一處平房門前,一中年婦女坐在一小桌邊,售票處、票價20元的小牌掛在桌邊。記者正準備買票,兩男兩女四個年輕人從里笑著跑出來。
于是,記者追上前去問道:“能問一下,里面展覽怎么樣?”一年輕人答道:“怎么樣?太搞笑了,你沒看見我們都是笑著跑出來啊。”
年輕人告訴記者,地方找半天不說,這叫什么展覽啊,就是騙人,里面的東西隨便找本書或網上都有,花20元錢賠了,你可別進去了。
詞語釋義
珍品:珍貴的物品。真品:真正出于某個時代、某地或某人之手的物品(對仿制的或偽造的物品而言)。據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
對話北陵公園
“馮部長”三次稱“可退票”
回到報社,記者撥打了寫在展室邊的公園投訴電話。接電話的女工作人員聽說要投訴,說領導不在,并告訴了公園負責經營的馮部長手機號。而馮部長在得知要投訴“展覽”時,三次堅決地表示:“如果(對展覽)不滿意可退票。”而對實質性問題都沒做正面回答。
記者:您是馮部長嗎?我想投訴。
馮:什么事吧?
記者:我想問一問,你們那覽展展出的是真品嗎?
馮:怎么你不滿意啊?可以給你退票。
記者:不是退票的事,我只想知道展出的是真品嗎?
馮:你說呢?你說真的就是真的,你說假就是假的。真的能在那里展啊,那不早就被砸(偷)了。
記者:不是真品,為什么要說成是真品呢?
馮(第二次):你要是不滿意可以找我退票。
記者:我只想知道是不是真品?
馮:你稍等,我溝通一下再與你說。
過一會兒,馮部長給記者打來電話。
馮:我們也沒說是真品,是“珍”啊。
記者:好,先說門票上所寫“陵宮遺物珍品展”,這個“珍品”代表什么?珍惜、珍貴,假的還用得著“珍”字嗎?還有售票員的介紹,再有展牌上介紹,哪里說是假的了。
馮:那都是高仿品。
記者:高仿品也是“贗品”,說白還是假的。
這時,馮部長說接個電話,再與記者聯系。稍后,電話又過來了。
馮(第三次):你現在在園里沒?在的話你來找我,把票給你退了。
記者:不是要退票,你們用“高仿品”當“珍品”展,北陵公園是否應該給游客一個說法?
馮:我又了解一下,展覽里還是有真品的,像鍋、柜子啊什么的。
記者:即使有真品,也不能把假的說成真的,你們為什么不說是“仿品”展呢?作為游客我就想要一個說法。
馮:我們會接受你的建議,對有問題的地方進行改正。
那么,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昭陵里辦這樣的文物展,竟將“高仿品”展出,公園方面到底會給游客一個什么樣的說法?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