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期”一詞在會展行業是多數企業的敏感詞。據了解,目前多數會展公司都或多或少面臨客戶拖欠付款的問題。即使在簽訂合同時,會展公司與客戶企業雙方已對結賬期進行了約束,但事實上合同條款形同虛設。為行業所詬病的拖欠付款問題一直是讓業內人士頭痛的“疑難雜癥”。
拖欠付款成行業癥結
大新華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暉表示,客戶拖欠付款的現象在會展行業很普遍。在甲方項目負責人不予以賬單確認,且甲方公司內部沒有嚴格管束的情況下,甲方會一直拖延付款,甚至會拖半年乃至一年之久,嚴重影響了會展企業資金的正常周轉。一般情況下,會展公司會同時運作多個項目,而這些項目多數需要先墊付資金。如果之前墊付的項目資金不能及時回籠,而現下又需要新的資金,企業很可能面臨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影響正常運營。
倪暉表示,大新華會展在與客戶企業簽訂合同之初對于對賬周期和付款賬期都有相應的規定,大新華會展內部要求項目負責人14天之內對完帳,但事實上實現很困難。如果會展公司采取法律手段,催促客戶企業按時付款,那么客戶企業很有可能將不再把該會展公司列入采購名單,這對于會展公司是個兩難抉擇。
會展公司缺乏談判籌碼
據了解,賬期是會展公司與客戶企業雙方對于服務完成后支付服務費用的期限,多為60-90天。在合作之初,客戶企業作為甲方,與作為乙方的服務供應商會展公司簽訂合同,合同規定在經過甲方項目負責人確認無誤開出發票后的60-90天內,甲方須支付相關賬款。但是實際上,甲方項目負責人會拖延確認的時間,確認賬單后又拖延付款。
即使已簽訂了相關付款條款,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依舊面臨收款難題。北京聯合大學旅游經濟系會展專業副教授王春才表示,在會展行業拖延付款的現象較多,且多集中在中小型會展公司。就單個會展服務企業而言,其實力有限,需要依賴于大的采購公司生存。而會展主辦方舉辦一個大型的會議或者展覽,會采購多家會展服務供應商來提供不同領域的服務,因此,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在雙方簽訂合同的時候,雖然規定了支付期限,但會展公司在實際操縱中并不會嚴格要求對方客戶企業照此執行,甚至有時候,會展公司還需提供一些合同外的額外服務。一般情況下,這些要求雙方都是認可的,但這種情況并不符合市場規律。
打造品牌提升競爭力是關鍵
業內看來,在“甲方市場”下,會展公司很少擁有談判的話語權,許多甲方項目負責人不重視供應商,認為拖幾天沒關系,但這事實上給會展公司帶來了困難。一些大型項目,會展公司在前期墊付資金時需要向銀行貸款,隨著甲方拖延支付賬款,會展公司需要支付更多貸款利息。
面對行業問題,王春才認為,甲方的項目會涉及各種款項,并且在支出相關款項時甲方企業也要走流程,需要一定的周期,因而或多或少會出現滯后的情況。但按照合同操作才是符合市場規律的行為,這是今后行業發展的趨勢。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會展企業應該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打造行業品牌。隨著會展企業實力的增強、品牌的推廣,其與甲方談判時將更具話語權。另外,完善市場機制、健全相關制度也很重要。王春才表示,拖欠付款情況的存在正是市場發育不完善的體現。這種現象在國內比較突出,而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很少有這方面的案例。隨著會展市場的完善,這種現象也應得到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