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會展經濟的迅猛發展,會展行業也越來越細分化,衍生出眾多新興行業,作為服務性的第三產業的會展設計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國,會展業“下游”設計公司的設計被盜用、被侵權已是“家常便飯”,一直以來行業內都保持著“民不報,官不究”的生存狀態。設計師的勞動成果為何屢屢被剽竊?會展設計企業為何“膽小怕事”不維權?中國會展設計行業正在遭遇“尷尬”。
設計師張笑曼入行已有8年時間,從室內設計到舞臺設計,經手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表演”。如今,已是業內資深人士的她不僅擁有不錯的薪資,更是行業內許多企業爭相邀請的對象,但有些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她非常困擾,“設計很容易被別人重復,并且很難認定別人是抄你的,因為一般都是局部抄襲,完全照搬的少。”不僅如此,“我也有拿不到設計費的時候。很多項目,你設計完了,執行的時候出了問題,那你就白設計了。”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并不是個例,而是行業內普遍現象。
會展設計淪為“免費午餐”
2012年中國共舉辦展覽7813場,相當于每天超過20場,較上年增長14.3%,其中北京、上海、廣州舉辦的展覽會占全國比重的22.4%;會展行業去年全年產值達到3587億元,帶動就業1950萬人次。
隨著會展業競爭趨于白熱化,不僅“上游”會展組織機構費盡心機吸引目標企業參展,“下游”展位設計公司對參展企業也競相示好。一般來說,當一家參展企業確定以自行裝修展位的方式參展后,很快便會收到四五家乃至更多展位設計公司伸出的“橄欖枝”,表達為其設計展位的意愿,有些“急性子”的甚至主動“奉”上展位設計圖。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只能有一家公司獲得“青睞”,而其余的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補償。參展公司還往往在五六家投標設計公司中,挑選報價最低的那家,然后將其他幾家的設計理念和圖紙免費使用。
即使如此,眾多展位設計公司似乎仍然“樂此不疲”,一次又一次重復做著“無用功”,而參展企業“悠然”享用“免費的午餐”。
“我們為了經營,設計費用一般都是從搭建費用中分攤,好一點的3%~5%,差一點的也有1%~3%。”展會設計搭建企業經營者岳波告訴記者,“我們做過很多會議,一般都是很多家設計公司拿著設計方案(涵蓋舞美方案、流程方案、外圍包裝方案等)一起去競標,競標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如果沒有中標,就一分錢沒有,很殘酷。”
法律保護不知從何下手
針對以上問題,高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姜麗勇律師認為,造成這一狀況最主要的因素是侵權界限過于模糊,且設計價值難以量化,“我們目前的法律條例已經能夠覆蓋到展示設計侵權的領域,但由于設計的風格程度更新速度比較快,設計的認定非常困難,申請專利需要時間,認定著作權也需要嚴格的比較,如果對方有些微改動,即不會被認為是抄襲。此外,主張損害也比較困難,展覽如果比較順利,有多大的功勞屬于設計方面較難界定,并且成本會很高。”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表示,由于會展創意難以像其他文化產品擁有版權,政府監管難度較大,從市場角度出發才能更有效地解決此問題。“當會展業進入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階段,會展設計的地位自然將大為提高,而在達到此階段之前,政府可以為會展設計行業給予相應補貼鼓勵其發展。”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展示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劉?,搫t建議,我國會展設計行業應像歐美等國家學習,由行業協會牽頭,大家相互監督,共同維護行業環境。一方面,在法律配套的情況下,有熟悉這個領域的專業法律顧問,愿意幫助企業進行咨詢;另一方面,各個企業也需要拿起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力。“現在民不報官不究的情況,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他指出,目前,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展示專業委員會已經開始為企業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專門聘請了在會展業有較為豐富經驗的律師,為我們分會的會員提供免費的咨詢,幫助他們進行相關的法律訴訟。相信經過幾次能夠引起社會關注的訴訟,會展設計業的維權一定會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