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會議季”來臨 媒體:讓會議開出實效來
進入11月,一年工作即將收官結尾,各種會議也開始增多,群眾笑稱“會議季”來臨。但一些“領導臺上念稿、干部臺下發困”的材料會議,對實際工作能起多少推動?
記者近日在內蒙古某地參加一場全國性論壇時發現,雖會議議程確有精簡,就餐也摒棄了豪華宴會,但部分發言代表仍一字不落地念材料,且只談成績不講問題,發言“廢話多、實話少”。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材料會議”議程冗長、枯燥乏味,材料多且浪費大,常出現發言代表激情昂揚,參會人員卻昏昏欲睡的情況。其間酒宴觥籌交錯,攀交情反成會議“主題”,部分參會代表期盼會議早些結束,甚至會議閉幕了對內容仍一知半解。
隨著中央規定要切實改進會風,“材料會議”逐漸減少。原本散漫冗長的會風已逐漸帶有“簡約清新之感”,會議更加追求高效、務實和樸素,不僅節省了大量的財政開支,也使參會的工作人員避免了“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會”的“趕會”生活,騰出更多時間能為民辦實事。
根治“材料會議”也不能偏激。時下,一些會議和論壇盲目“追短”,大刀闊斧修剪會議,將原本內容豐富的會議扭轉成為一個“空殼子”,這種極端的做法也不可取。否則,群眾又會用新的冷笑話來諷刺。
華麗的稿子和美麗的語言固然能為會議“增彩”,但也僅僅是表面光鮮,于實際工作并不裨益。只有讓開會“多些干貨”,讓匯報“多些真實”,才能“診脈斷病,破障除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