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發布的《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 2006》顯示,中國會展業發展呈現七大特點。
第一,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熱點,行業規范不斷完善。2006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扶持、促進和規范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其中知識產權方面的立法工作成為年內會展業立法的熱點。
第二,場館建設結構性轉移,中西部地區成為新熱點。2006年,東部發達地區的會展場館建設明顯降溫,不少地區只是在延續以前的"二期工程",新增項目減少。但中西部地區的場館建設驟然升溫,西安與武漢兩城市的新場館建設引人注目。
第三,與國內強勢會展資源合作成為跨國公司開拓中國業務的新途徑。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會展巨頭不僅延續了以往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合資公司以及代表處等傳統做法,而且把進軍中國市場的重點轉向了與擁有優勢會展資源的國內會展企業的合作。
第四,區域合作蔚然成風,合作領域不斷擴大。2006年,全國各城市之間掀起了新一輪的區域合作高潮。合作領域逐步深入到組展、場館經營、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
第五,業界活動數量多、層次高,從國內向周邊國家和地區擴散。
第六,教育培訓發展迅猛,專業人才資格認證培訓成為新熱點。
第七,行業組織穩步發展,新組織以從事研究、教育和培訓為主,既包括國際會展組織的分支機構,也包括全國性行業組織,還有地方性行業組織。
盡管中國內地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展覽市場,但與全球展覽業2006年3000億美元的直接收入相比,中國內地展覽業所占份額還相當微小,與中國快速上升的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也不相稱。
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在出席開幕式上發表的演講中說,中國展覽界要深入學習國際先進經驗;要為展覽業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要確立展覽業規則,狠抓誠信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要積極構建展覽業所涉各方的和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