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教育學科建設被作為重點議題,提上了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年會專題討論的日程,而學科門類和目錄的劃分又成為討論的重中之重。有人把會展教育門類的劃分比作新生嬰兒的戶口登記,會展教育能否順利進行門類劃分,事關會展教育能否真正“落戶”的大事。在專題會上,教育部相關部門的領導親臨現場進行調研并發表意見。調研者從國家的宏觀角度對學科建設給予肯定,同時認為教育部精簡學科和門類劃分的大環境并非不可逆轉,前提是要先把自己弄明白。
官方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由教育部審批備案的本科類會展教育院校已達23家,加上其它院校少說也得上百家。然而,會展專業學生就業率低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讓介入會展教育的一些院校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筆者以為,一些會展教育院校之所以失敗,源于教育者急于跑馬圈地的浮躁心態。根據筆者調查,大多數介入會展教育的院校在開設與會展相關的專業時,都或多或少存在目標市場與專業課程定位模糊的現象。源頭還沒有研究透徹,教育和課程設置便慌忙上陣,面對不斷變化的展覽市場,一些院校疲于應付和招架,以至于會展教育成為一些院校比較模糊的概念教育。
缺乏專業根基和模糊市場定位的會展教育,學生就業率低是必然的結果。如今,會展教育者們據理力爭要進行會展學科的門類劃分,按理說,這是一件好事。遺憾的是,會展教育諸多不容回避的主客觀問題,使會展學科的門類“落戶”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筆者以為,學科建設和門類的劃分固然重要,這涉及到會展教育“戶口”的歸屬問題和教育體系的建設。但必須要有足夠的產業理論體系作為支撐,并且要形成統一的課程體系和核心教材。只有這樣,學科體系才能逐步完善,會展教育才能健康發展,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會展學科門類和目錄的劃分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