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國際知名展會,是會展企業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而成長于中國的品牌會展企業正在加速走向世界的步伐。3月30日晚,上海萬耀企龍展覽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仲剛做客由中國經濟網和會展人微廣播共同打造的“會展濤客”以“展覽企業國際化布局中的境外收購”為題,通過微社群和業界人士進行了主題分享。
內外結合 布局國際
最近一則萬耀企龍收購UBM新加坡亞洲水族展AQUARAMA的消息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仲剛稱,上海萬耀企龍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耀企龍)通過十多年的亞洲寵物展的打造,已經具備整合全球寵物和水族行業資源的能力。
據了解,AQUARAMA是全球水族行業最知名的頂級盛事,它包括展覽、會議、專業賽事,是全球水族人最頂尖聚會的B2B平臺部分。仲剛說,“在我們創辦亞洲寵物展初期,AQUARAMA是我們所有做寵物、水族類展覽會人所知曉的全球最頂尖的三大展示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個在亞洲舉辦的國際頂級水族和寵物國際貿易平臺展。”
在談到萬耀企龍如何將AQUARAMA展覽會收購下來并引進到中國大陸舉辦時,仲剛指出這需要內外因相結合。
首先自身能力的建設。萬耀企龍在中國有大概200個專業員工的團隊,在亞洲同時有泰國分公司和上海互動。仲剛透露,收購AQUARAMA展覽會這個國際化案例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體現了現在最時髦一句話叫“匠心”。“我們萬耀企龍的前身企龍展覽在23年前創立了中國本土的展覽公司,當時我只有一個理念,所有的參展商為了買家來,我叫貿易專業觀眾來,所以我把貿易專業觀眾打造作為展覽會至高無上的唯一價值觀和目的,這在企龍的成長歷史中一直貫穿,自始至終是我們最至高的業務價值觀。這是我們內部的環境和我們內部內功打造部分。”
其次是外因,全球產業的重新布局。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亞洲片區是全球水族養殖、貿易、交易的中轉站,馬來西亞很多水族高水平的國際養殖企業也都通過新加坡這個港口進行全球貿易。就是造成新加坡成為一個水族貿易的核心地位,也促進了新加坡作為全球水族貿易展最佳城市。
而隨著這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水族的養殖水平,全球的輻射能力,本土市場的需求,加上水族器材的生產實力都成為全球的一個中心,廣州作為中國水族生產、交易、養殖中心,已經成為全球水族生產貿易的一個中心城市。
此次萬耀企龍的全球布局和整合行動,獲得了水族、寵物行業的廣泛贊譽和認同。
仲剛表示,在萬耀企龍發展的23年歷史中,從來沒有把國際化作為一個目標,但是恰恰由于自身的發展需要,走出了國際化的堅實,但是小小的一步。預示著中國會展企業作為全球會展行業一個重要一員,開始具有全球整合的能力。
練內功是國際化的前提
據仲剛介紹,中國企業會展國際化,最早第一步是由貿促會和國家科委系統,包括當時的外經貿部,現在的商務部組織中國企業出國展覽,我認為這是中國展覽企業國際化的一個分支。這是中國最悠久,我們最有能力的一個國際化的分支。全國有很多出展企業,這些企業具有強大的,將中國產品通過國際專業展覽會,推向國際市場的組織能力,這也助推了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尤其得益于WTO以后,中國的企業勢如破竹,在很多國際展覽會上成為令人敬畏但又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大大推動了國際展的發展。
此外,獨資和合資企業也是中國會展企業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仲剛稱,包括我們最有實力的一些歐洲企業、德國企業和我所在的荷蘭企業,也有意大利企業、比利時企業,很多歐洲企業,包括美國的展覽打入中國,成立合資企業來運作,它的合資企業其實也逐漸成為會展力量,是具有國際化優勢的。這既有我們以往的一些出展企業在國外舉辦的一些展覽,即“中國會展企業走出去”,也包括把國外知名展覽收購下來,在當地或者是帶回中國舉辦。
仲剛認為國際化是能力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具備的拓展性。也就是說,練內功是國際化的前提。
據了解,在萬耀企龍23年的發展歷史中,選擇和荷蘭皇家展覽集團Jaarbeurs進行合資,成為其會展主辦分支的亞洲總部。新加坡AQUARAMA水族展,也是由萬耀企龍泰國分公司總經理和新加坡AQUARAMA總部進行探討合作以后,在轉到上海公司,由上海公司和泰國公司共同完成的收購和兼并案例。
合作是中國會展企業實現國際化的捷徑
在仲剛看來,收購AQUARAMA還不是最理想中的下一步中國會展企業的國際化。他認為真正中國會展企業國際化,是要能夠去國外主辦或者把公司的母展克隆到國外去主辦,又或者是在當地創辦適合當地市場的國際性展覽會。
仲剛稱,在國外舉辦中國商品展,是一種國際化,但是真正的國際化是“兩頭”在外,也就是舉辦地在外、市場在外,這個“外”指全球,包括中國,但不僅僅是中國。另外參展商也要國際,也就是包括中國,但不局限中國的參展商,這個能力是下一步我們希望打造的,而我認為目前中國的大部分展覽公司是不具備這個實力的。
中國有一些出展企業已經做了很多嘗試,也有個別成功的案例,包括貿促會紡織分會在紐約舉辦的中國服裝紡織展覽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在國外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專業雙向,也就是展商和觀眾都非常國際化的國際會展平臺。
據仲剛分析,國際企業的中國合資企業在國際觀眾組織、國際操作能力更有優勢,他們具有對當地國外市場更強的認識和把控能力,在營運上也有更強的操作能力。所以這類企業應該是最先可以做到雙向國際化的國際展覽會。
仲剛稱,另外一類企業是純粹的中國企業,他們有能力組織中國非常成功的展覽會,但是如果要去國外舉辦這一類的展覽會,往往對國際參展商,包括國際買家的組織,以及遠距離營運的能力都是缺乏的。
仲剛認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道路采用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缺什么能力就去找有這個能力的國際公司去合作,共同打造,這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一個很好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