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期間興起的體育熱潮,讓體育成為大家廣為關注的話題。為此,會展濤客進行的產業會展十講的第九講就邀請到斯邁夫體育產業公司董事長袁方先生,從體育產業角度出發談會展。
從體育產業IP打造來看會展品牌概念
在介紹自己時,袁方笑稱自己是會展新人,而實際上,他已做過11年的斯邁夫體育產業大會。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大規模會議,名稱上并沒有使用類似“中國國際”來冠名,而是打造了自己的IP——斯邁夫。袁方表示,憑借自己多年經驗,認為如果不能有屬于自己的知識產權,就只能掙到眼前的蠅頭小利,無法做大事。
袁方稱自己在會展圈的這段時間,發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過于強調執勤,比如說很多公司愿意接小活用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執勤上。就是通過執勤活動獲得一些收益,這個無可厚非。但是這個時間很強的話,就變成了跟體育圈過去的情況是一樣的。體育圈也是很多公司,就是所謂的體育公司,體育產業公司,更多的是接一些總局的體育賽事,比如說中國某某錦標賽,做點服務。實際上很長時間變成了服務公司,等于說手上沒有自己的東西。一個服務公司它終究是長不大的。第二是好的會展品牌太少,雖然服務能夠做到非常優秀,但很難有品牌效應,同時產權也不明晰。
斯邁夫體育會展做減法,聚焦板塊標準化運作
袁方表示體育產業大且泛,比較難聚焦于某一方面。而對于斯邁夫大會,第十一屆時已經做到主會場五千人的規模,其中不管是從組織、管理上每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士的。袁方開拓性地把這個大會分成一百個板塊,包括自行車、馬拉松、汽摩運動、健身等。然后承包給各個不同的體育公司一起來合作,只要把標準化做出來,制定出來。最后剩下的就是讓這一百多個公司能跟大會結合起來。
會展與產業結合,放大品牌價值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第46號文件,把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未來的支柱產業來打造。這個產業將會在未來十年,要達到五萬億的規模。五萬億是一個讓人非常可喜的和向往的數字,對于以斯邁夫為代表的體育會展品牌將如何來進一步放大這個IP的價值,將會展和產業有機的結合,創造一個更大的產業平臺,袁方表示,體育賽事多,資源也多,產業鏈長,比如現在的體博會已經達到15萬平方米的規模,就是這個原因。特別是現在這個階段,體育熱。這些現象實際上給體育帶來很大的機會,但是斯邁夫選了一個體育會展作為一個發力點。把體育IP,體育會展IP打造作為一個核心的突破點。這實際上是,也是在一個賽道上最后做了一個自我的選擇。然后選好這個賽道,怎么把這個賽道做好,做扎實。
袁方坦言,體育本體產業,就是體育賽事這些本體產業現在盈利能力特別弱。現在做賽事的,基本上都沒有掙錢的。那它也需要跟外圍能成體系的資源搭起來,才能讓它有倍增或者甚至放大的這種效應,像這里面出現的體育旅游、體育地產、體育互聯網等很多種形態。
袁方稱,體育會展其實是一個特別好的形態,把這個業態結合體育產業本身的一個資源,產業這個基礎,雙方一結合,這個生意就出來了。所以這對體育發展也是一個幫助,“體育跟會展業結合是很具體,很真實的,很容易形成一個最直接的商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