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會展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展會的數量、規模和展館面積都在以十倍甚至數十倍的數字增長,會展經濟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也愈發顯著,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成為許多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會展業尚處在初級階段,特別是會展設計專業人才稀缺,正成為制約會展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無論是京、廣、滬這樣的展覽巨頭,還是深圳、大連、青島、重慶等二線會展城市,在“會展人才稀缺”上,他們可謂是同病相憐。
與會展經濟領先的一些國家相比,我國會展業還存在諸多不足,突出表現為:展會水準不高,國際化程度較低;展會主題雷同現象屢見不鮮,導致整個會展業競爭紛亂無序;展會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缺乏行業管理,市場存在惡性競爭;場館設施不健全,軟硬件不配套;專業人才匱乏等等。導致這一系列現象的原因歸根結蒂是專業人才缺乏。會展業是一個服務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專業人才的多少,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知識的差別直接關系到展會的質量和效益。據統計,在會展業條件最好的上海市,會展業有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復合型會展人才全上海市未必能找到100個,而通常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會展,至少需專業人才80~90人。從全國范圍看,專業的會展人才缺口至少達200萬之多。
今年1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正式發布了10個新職業,其中會展設計師這個職業作為發展前途最為光明的新職業名列10種職業的第一位,讓本已備受行業的關注的會展設計師再次高調升溫。會展設計師不僅成為最具潛力的職業之一,更是被譽為2007年新貴。
不同城市演繹同一首歌——會展設計專業人才成瓶頸
作為朝陽產業,中國會展業的迅速崛起讓世界刮目相看。1997年,中國內地全年舉辦的各類展覽會數量第一次達到1000個,短短10年,這一數字在2006年躍升至3800個。全球擁有的展覽會的主題,在中國市場上都能找到,新主題的展會幾無可開發的可能。包括德國、美國等世界前10名的國際展覽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中國市場。中國的展覽館的數量和規模都堪稱領先世界。正因如此,會展人才短缺的矛盾也愈發突出,特別是展覽設計人才的稀缺,成為整個會展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大多數會展從業人員多是"半路出家",真正科班出身的人才鳳毛麟角,會展設計師自然也就成為會展業這個朝陽產業中的"稀缺人才"。
北京 高端會展設計師搶手
北京是中國會展業發展的一面旗幟,也是會展人才相對集中的地方,盡管如此,該市同樣面臨著會展設計師短缺的困惑。北京力洋展覽展示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在業內頗有口碑的專業展覽展示企業,該公司以別具一格的展臺設計,贏得了索尼及松下等國際知名公司的信賴。對于當前的會展設計師熱,力洋展覽展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洋認為,會展畢竟還是個年輕的行業,而北京作為全國三大會展巨頭之一,其會展業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正因如此,北京會展設計師稀缺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一方面是快速發展的會展業,一方面是滯后的會展教育。更準確地說,北京真正缺乏的是具有高端設計能力的資深會展設計師。這幾乎是每個展覽展示公司共性的問題。力洋公司對會展設計師的要求早已不滿足于業務,更注重設計人員對事務的控制力及對相關領域的了解和溝通能力。盡管現在高端會展設計人才奇缺,但是力洋公司的定位,決定了他們對設計師的要求和理解“寧缺勿濫”。劉洋介紹,力洋公司鼓勵和推崇設計師個人品牌的建立,這也是每一個優秀設計師的理想,正因如此,力洋公司吸引了一批優秀的會展設計人才,而優秀的設計人才,已經成為力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人才是力洋公司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
上海 人才瓶頸制約產業發展
據統計,到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會展類人才的缺口將達到10萬人。據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該市注冊該協會的會展公司有150多家,旅游業中也有半數旅行社設有會展部,全市會展從業人員大約有5000名,但其中具有5至10年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經驗專業人才卻不足50人。隨著申博成功,上海有望成為21世紀亞太地區的重要會展中心,但會展人才中“百里挑不出一個”的懸殊差距,已成為上海確立重要會展中心地位的瓶頸。
重慶 年薪10萬難覓優秀會展設計師。
據重慶會展協會負責人介紹,會展設計師在重慶同樣非常稀缺,很多公司已開出10萬元以上的年薪,依舊是“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倒不是10萬元的高薪對大家沒有誘惑力,只是很多人因自己沒有“金鋼鉆”,不敢攬這“瓷器活”,10萬高薪可謂是曲高和寡。在今年春季,重慶眾多會展企業開展了一場會展人才爭奪大戰,會展設計專業人才成爭奪重點。
為了備戰糖酒會,重慶眾多公司都求賢若渴,數家會展企業爭相向會展專業人才拋出橄欖枝。其中兩類人才最受青睞:一類是展覽整體策劃及招商招展的專業人才;一類則是展覽設計以及制作的專業人才。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人才之爭非為一時之用,而是為以后儲備人才。這也是眾展覽公司在吃盡了設計人才短缺的“苦頭”后的覺醒。
杭州 會展設計師成“香餑餑”
在杭州,由于市場需求比較大,會展設計師“物以稀為貴”,其月薪一般在4000元以上。浙江中博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行坦言,與北京、上海、廣州等老牌會展城市相比,目前杭州的會展業發展與這些城市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杭州會展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雖然歷年的"西博會"培養了大批會展工作人員,但真正的會展人才還相當欠缺。人才的稀缺導致杭州的會展業還處于規模小、檔次低的水平。現在大家都已經認識到,在這個行業里,誰擁有真正高端的會展專業設計人才,誰就等于把握了更多成功的機會。
武漢 會展專業人才每年缺口上千人
湖北省會展業商會會長張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武漢,許多公司拋出年薪10萬的“繡球”,卻少有人敢接。高薪難聘自己所需的會展設計人才,這也是武漢展覽展示企業共同面臨的苦衷。武漢會展業人才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武漢會展業發展的瓶頸。
據張珺介紹,武漢每年共承辦上規模的展會150場以上,但無一場是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的展會,科技部重點支持的11個展會中,也僅有華中車展一項。人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省內會展業發展。特別是展覽裝飾專業人才非常就更少,特別是專業制作工人和展示設計師。
大連 很少有會展設計人才飽和的公司
大連北展豪邁集團所屬的大連創迅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李宏毅談到,會展設計師一直都是很搶手的職業,因為會展業是朝陽產業,會展設計這個職業也剛剛興起,市場需求旺盛。在大連這個二線會展城市,從事展示設計的專職人員至少也有200人左右。還有一部分是一些廣告公司及裝修公司的設計師。新成立的展覽公司逐年增多,市場需求也逐漸擴大,這就導致每個展覽公司每年都在招人。這個行業的特點是流動性比較大,所以很少有設計師飽和的公司。從表面上看,會展設計師嚴重短缺,但準確地說,會展行業缺的是高端會展設計人才。
深圳 會展人才缺口達50%以上
目前深圳與會展相關的企業大約有100多家,全市每年舉辦展會70場左右。按照這個規模,至少要有200-300名熟悉市場行情、具有足夠會展組織能力的會展經理人才。但在深圳現有的會展從業人才中,合格者不足一半。這就意味著深圳目前會展人才缺口達50%以上。而新的深圳會展中心啟用后,深圳的展館資源將擴大3倍以上,會展總量很可能從目前的每年的70場左右增加到每年100~200場,深圳的會展人才缺口仍在擴大。
沈陽 設計人員半路出家 會展業難以立足市場
來自沈陽市會展辦的數字顯示,人才資源的缺乏,已成為制約沈陽會展業發展的瓶頸。目前沈陽有專業展覽公司幾十家,但展覽從業人員不足千余人,這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舉辦各類重大展會的城市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展覽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而沈陽展覽公司有一部分從業人員是"半路出家",缺乏會展方面專業知識和先進的會展經營策略,使得會展企業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在與其他城市同行競爭時,往往處于劣勢。
除此之外,蘇州、寧波、 南寧等會展城市也都遭遇到同樣的問題。
會展設計師ABC
職業定義: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從事大、中、小型會展、節事活動空間環境的展示設計、施工并提供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感染力的視覺化表現服務的人員。
職業描述:分析標書應招、分析展出資料、設計各類標準展位及特裝展位、建立項目工作組、監督施工質量達標情況、實施展會過程監督、核算項目經費等。
所需基本素質:首先要有室內設計專業相關的學歷,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后并持有相關資格證書,掌握基本展位布置、展架設計能力的設計人員。其次,熟悉會展的基本流程,能獨立完成設計,了解基本的設計和施工方法。最后,對品牌和客戶有深刻的理解能力、獨特的創意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職業等級:會展設計師共設三個等級,分別為:助理會展設計師(職業等級3級)、會展設計師(職業等級2級)和高級會展設計師(職業等級1級)
薪資水平:會展設計師大專學歷月薪一般為1500~2000元;本科學歷月薪為2000~2500元,在此基礎尚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者月薪可達5000元以上,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統計。關于設計師的實際收入,因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標準,但幾乎在所有的會展城市,會展設計師的薪酬都遠遠高于當地其他行業水準。
就業前景: 從2003年的統計中可以看到,會展專業人才崗位空缺與求職者的比例:上海10∶1,北京8∶1,廣州8∶1。
目前全國會展從業人員約有100多萬人,其中從事經營策劃、設計、管理的人員約15萬人以上,而會展設計人員則不足1%。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在中國舉辦,更為我國展覽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2010年世博會的舉行也需要一大批能獨立設計并指導施工的展會設計人員,種種機遇提供給會展設計人員展現個人才華的廣闊舞臺。業內人士預測,中國今后3年內會展市場所需要的設計人員將達200萬人以上。可見會展設計師這一職業的發展前景異常廣闊。
會展設計師 更看重自身價值的體現
作為會展專業設計師,他們大多更注重自身價值的體現。對于一些小公司的高薪和大公司的品位上,大多數設計人員是“舍熊掌而取魚”。一位會展設計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這位設計師告訴記者,他們非常渴望到業內一些有實力的設計公司工作,因為在那里他們可經接觸到許多高端的展臺設計,從而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歷練。但目前國內很多展覽展示公司不太注重設計師的價值體現,特別是一些急功近利的小公司,其進入門檻比較低,在設計工藝上也往往是粗制濫造, 這也往往迎合了一部分低端客戶的口味。一位設計師坦言,僅就薪酬方面而言,這些小公司所付的報酬往往要比那些大公司還要高一些,但是勞動強度也非常大,這些企業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根本不注重所接設計作品的品味,對于設計作品來者不拒,所以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盡管設計師在報酬上有所得,但他們的身心健康被嚴重忽略。因此,設計師在這些展覽公司很少有勞動保障,這些公司設計人員的流動性自然也就很大。很多設計人員寧愿放棄一些小公司的高薪聘請,也愿意到那些能讓自己有用武之地的展覽公司工作,因為他們渴望有一個好的平臺,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水準。
見仁見智會展設計師熱
對于目前的會展設計師熱,北京第二外語學院副院長、博士劉大可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對于這個問題,應該理性客觀地看,會展設計這個專業并非是全新的專業,在清華美院和上海大學都設有展覽設計專業。但懂展覽設計只是掌握了展覽設計的技能和工具,至于能否設計出最好的展臺,還需要對展會、對參展企業和產品的理解。對造成會展設計師短缺的原因,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會展經濟的繁榮與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的矛盾,是造成會展業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劉大可談了自己的觀點,近幾年中國的會展業發展非常快,特別是2003年海外展覽公司的大舉進入,極大地刺激了會展業的快速發展,短短兩三年間,中國會展業無論在是專業化方面,還是國際化進程方面都有發展。隨著會展業的飛速發展,會展行業對會展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自然也越來越旺盛,這在客觀上導致了會展專業人才的缺乏。但是目前國內關于會展設計專業的門檻并不高,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講,我們的會展設計師隊伍也在逐漸壯大,普通意義上的會展設計師的缺口并不是很大,目前所說的會展設計人才成稀缺人才,應該說是指那些高端的有實力有水平的優秀設計師。
關于“會展設計師熱”,北京力洋展覽展示公司總經理劉洋表示,對于展覽展示企業來說,會展設計師熱無疑是一件好事,表明現在會展行業對設計師的關注度在增加。但離真正出現好的設計師人才還需要些時間,這也是十分正常的。力洋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始終也在幫助設計師建立個人品牌,以此為推動設計師市場的提高與成熟盡一份力量。
對于會展設計師熱,大連創迅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毅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行業對會展設計師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從具體情況看,會展設計人才市場比較亂,因為從業門檻較低,又缺少行業監管,造成公司間的惡性競爭。當然,展示設計的前景還是很光明的,因整個市場在擴大,行業也在逐步規范,未來的展示設計仍是熱點職業。
鏈接
耶魯大學“會展設計師”職位描述
職位名稱:會展設計師
總體目標:參與展覽會設計與搭建,提供展臺設計圖紙、相關文字資料以及公共區域的規劃。
主要職能:
* 作為室內展示設計團隊的成員,負責與展館方密切合作,對展覽布局及相關架構進行構思、設計和開發。
* 提供展覽會及相關元素設計草圖、場地規劃、場地布局圖紙;建立比例模型并提供建筑圖紙和相關規格;為圖紙審查、展覽會搭建、資金籌措和公共關系等進行前期準備。
* 與場館方及公共項目副經理對相關設計方案進行審核,必要時進行修改;確定工作方法及原材料,以提供最佳場地布局和展示效果;對項目進度和預算作評估,組織、跟蹤相關作業流程。
* 為展覽會及相關出版物、標牌的技術信息提供圖示,便于項目實施。
* 與專業技術人員合作,評估并確保已陳列展品處于外觀完好狀態。
* 與相關搭建人員對樣品支架及相關支撐結構進行設計與規劃,對已有展品支架及相關構架進行改良。
* 同參與展覽搭建的技術人員、項目經理等密切合作,確保搭建工作符合展館方及展覽委員會的要求;確保作品達到預期審美及質量標準。
* 協助搭建人員對展臺進行安裝及拆除。
* 與平面造型設計師共同策劃展覽會外觀、相關宣傳品及資料的展示效果;提供圖示的具體規格;輔助監督相關設計方案的實施過程。
* 與平面造型設計師對實習生、臨時工及志愿者進行培訓。
經驗與培訓:
* 六年相關工作經驗,高中學歷;或大專學歷,具備四年相關工作經驗;或僅有很少或無工作經驗,擁有相關專業學士學位。
* 具備多維設計工作室經驗,或展館設計與實施經驗。
技能要求:
* 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及平面設計軟件(Illustrator、PhotoShop、Quark Xpress、PageMaker),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如Mini-CAD)。
* 繪畫及制圖技能。
* 模型構造及施工圖紙設計。
* 雕刻或鑄造技術及材料。
* 愿意接受經常性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