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在迅速發展著,但許多人想不到的是這股發展熱潮已經大規模涌進香港市場。
古董展全方位擴容
與香港會展中心相比,歷史不長的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顯然沒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近兩年它卻因舉辦了亞洲國際藝術及古董展,在海內外收藏家、古董商及其他業內人士間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第二次登陸博覽館的古董展,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全方位擴容。首先是面積的擴充,
“沒想到香港古董展有這么大的規模。”第一次來香港古董展淘寶的
內地買家增長了50%
據介紹,越來越多的歐美古董商、拍賣行認識到中國內地買家實力不可小覷。“內地買家較去年首屆增長了50%”,古董展顧問、著名古董商
此屆展會開幕前,一些行家對此次展會到底會怎樣捏了一把汗。眾所周知,前一時期內地股市猛漲,這多多少少會讓一些買家手里的資金分流。但實際情況卻出乎許多人的預料。“沒想到,展會上會有那么多的內地買家介入,而且出現了很多新面孔,許多重量級的藏品都被他們拿下。”
亞洲國際藝術及古董展盡管今年才是第二屆,但已擁有了眾多的追隨者。而日益增多的內地賣家無疑是這群追隨者中最重的一分子。據了解,150多家參展商中,來自內地的參展商占了相當大的份額。近年來,中國內地藏家、買家紛紛在國際市場上四面出擊,但卻很少以參展商的身份出現在國際性展會上。行內人士認為,這一方面與內地古董商的意識有關,一方面也與文物出入境手續繁瑣有關。當然參加國際展會高昂的費用也讓一些古董商望而生畏。“現在家門口就有古董展了,精明的內地商人怎能輕易放過?”
中國藝術品誘人出擊
毋庸置疑,香港古董展的全方位擴容也是收藏市場需求拉動的結果。
已有200多年歷史的英國寶龍拍賣行,此次干脆“安營扎寨”古董展,敲響了進軍亞洲的首場拍賣會。他們推出諸多藝術精品,其中瓷器、玉器、中國當代藝術等眼下最叫座的藏品首當其沖,很自然地吸引了藏家的目光。而此次展會面積最大的展位當數“中國當代油畫特展”。吳冠中、陳逸飛、陳逸鳴、徐唯辛、姜國芳等當代藝術名家的作品紛紛現身于此。
第二屆展會為什么要有這么大的舉動?顯然是市場使然。老牌拍賣行要想擴大經營規模,亞洲市場絕對不能放過。在全球范圍升溫勢頭很旺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又是這個市場中最誘人的一塊大蛋糕,所以寶龍來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市場的熱門貨。而近兩年讓全球藝術市場震動不小的中國當代藝術,顯然也不該在如此規模的古董藝術展上缺席。
“古董藝術展成了市場的風向標。”
事實的確如此。記者注意到,本次古董展佛像、玉器以及竹木牙角等制品無論在展示的數量上,還是成交狀況都顯現了市場上揚的態勢。來自美國紐約的大古董商
有意思的是,古董展剛剛落幕,北京就迎來了兩場重量級拍賣。結果是,古董展吹起的佛像、中國當代藝術風,也在京城拍場揚起,佳績、記錄不斷,讓久經沙場的許多古董商、藏家眼鏡大跌。
內地買家還需磨練
與日俱增的內地買家讓人們欣喜的同時,他們的不成熟也讓一些人士擔憂。
“內地藏家還是有些急功近利。”一些海外人士這樣評價道。據介紹,佛像、玉器等熱門品種成了內地買家尋覓的對象,不過他們熱衷于此更看重這些品種的投資價值。“基于此,這些藏品的易手率也極高。”一位海外藏家分析說,有些藏品今年秋季就會出手,倒來倒去有錢賺就成,藏品的文化內涵、收藏價值反而被打折扣了。
內地買家喜好跟風也讓市場人士頗為擔心。一位買家投資玉器賺了錢,他的親朋好友就會蜂擁而至,并形成鏈條反應,迅速壯大成一支隊伍。但歐美、東南亞買家十分穩定,張三喜歡瓷器、李四鐘愛佛像,即便玉器再怎么漲價也很難吸引他們的目光顧及。
值得一說的是,此次展會從去年的親切平實走向了高貴典雅,參展商的水平也較去年有很大提高。不過,個別參展商的展品盡管打著某某博物館、某某鑒定機構的招牌,卻很難經得起專家們的推敲,讓組織者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