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國舉辦了3800多個會展,但是重復辦展嚴重,小規模、低水平和質量差的展會占多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顧問俞曉松說,我國會展業的發展主要存在四個誤區。
9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第九屆浙洽會第九屆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城市會展合作與發展論壇"上,俞曉松說,我國展會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程度還不高??陀^原因是我國用一二十年的時間走完了會展強國近百年的歷史,國內業界的無序競爭和國際會展集團介入也給會展業帶來了挑戰,而在主觀方面主要應克服四種弊病。
最大的弊病是對會展活動的主體和服務對象認識不清。俞曉松說,現在一些省、市熱衷于舉辦會展,政府主導型的展會還會延續一個時期。但政府在會展活動中的定位要明確,會展效應固然可以提升城市以至國家形象,應以企業是否利益為主要指標。
俞曉松認為,作為服務業之一,會展業是為企業這一市場主體服務,會展活動能集中提供大量市場信息和企業營銷理念,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具有拓展市場的重要作用,因此會展活動應主要由中介機構主辦。
會展業地區和行業分割還比較嚴重,這也是弊病之一。俞曉松表示,會展本身其實不應有地域限制,本位思想的局限不利于會展經濟的發展。一個會展的成功舉辦需要有能夠聚合周邊經濟的力量,這樣才能使其影響輻射到更廣的范圍內。體制性障礙不利于會展業做強做大,也不利于會展業中介機構和企業開拓業務。
還有一個明顯的弊病則是企業參會目的不明確,互動意識不強。俞曉松說,參展商當然要推銷自己企業的商品,作市場檢驗,但同時也應派研發人員探尋同行業、相關聯行業的發展走向。而參加會展論壇的管理層人員,在會議上不夠活躍,缺乏提問意識。
而許多展會過于追求形象,場面宏大而內容單薄,開幕式隆重而會展期間組織混亂等也是我國會展活動中的常見亂象。俞曉松說,會展業人士和政府主管部門應當進一步轉變觀念,將辦展目的立足于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真正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