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會展遇到直播,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發布時間:2018-07-09 更新時間:2018-07-09 作者: 點擊次數:6053
有人說現在是流量的市場,資本始終圍繞著流量,流量流向何處資本便流向何處,市場方向也就導向何處。從BBS論壇,到后來的網絡實時通訊,到微信生態的紅利時代,關于吸引流量、誘發關注的種種營銷玩法,手段可謂層出不窮,花樣繁多。
傳統的軟文營銷,派送禮品、文藝表演等等吸引手法仍舊散發活力,【關于常見的流量吸引套路,點擊盤點展會上吸引人圍觀的實用活動套路】卻漸漸呈現“體力不支”跡象,市場需要新鮮的血液(新的產業形態),流量人群更需要新的”刺激”(新的營銷推廣手法)。
關于這樣的一種”刺激”,市場自身有著諸多期許與要求,如”刺激”的形式要簡單卻有效、”刺激”針對目標市場人群,要廣泛,對于年齡職業等無太多要求、”刺激”能夠“長久地”維持生命力、”刺激”的包容性要好,能夠與諸多行業產生共鳴碰撞火花。
近些年的直播行業異軍突起,掀起資本市場的大浪擊天,似乎頗有這種“刺激”的雛形。
國內直播行業的發展歷程從某些層面上看,正是中國網絡時代發展的典型縮影。近些年,國家文化政策支持、網絡基礎設施和移動寬帶加速普及、視頻技術日趨成熟、資本助推等利好因素推動下,直播行業近些年實現了井噴式發展,行業實現了技術創新、內容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政策和技術監管服務,漸漸地已有部分雛形,行業秩序正在逐步規范,行業環境更加健康,規范正能量的行業形象開始建立,一個龐大的藍海市場正逐步形成。
在外基于技術與資本的推動,游戲娛樂行業的火爆;在內由于行業門檻較低,內容具有真實豐富、互動未知性,用戶近年來習慣了視頻媒介的習慣,在線直播行業正正展現出了其無與倫比的綜合性與包容性,總體而言直播平臺通過“在線直播這一種形式,能夠劃分出增值服務(打賞、會員服務)、廣告(CPM千人成本)、游戲聯運、電子商務(利用品牌影響力,粉絲經濟的變現渠道)、其他等”多個方面的盈利模式。
直播產業的崛起,從最初的游戲、化妝品到服裝、珠寶,直播涉及的行業領域越來越寬,內容和形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借助上文提及的在線直播多種盈利模式,直播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
至于“會展+直播”這一新的會展行業業態前景,我們通過直播行業本身的一項有關數據即可窺見一二:中國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聯合“中娛智庫”發布了《2017中國網絡表演(直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達到304.5億元,比2016年的218.5億元增長39%。
會展+直播”的模式也借此,迎來了擁有無限利好的春天,會展與直播的碰撞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火花。其主要特點,可以借助直播產業下的直播廣告盈利模式來闡述:
傳統的展覽會形式,受限于招商招展工作、應邀觀眾進場、現實場地容納限制等問題,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單個觀眾觀展成本過高、觀眾群體面過窄等問題。此外對比實體場景看展體驗,借助線上直播形式得來的觀展體驗更為強烈,因為直播觀眾可以與一起觀看的數千萬觀展用戶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讓觀展用戶真真切切了解展覽內容,展覽特點。
另一方面,相較于近幾年興起的虛擬會展——將現實展會通過影像圖片形式最大限度的留存,打破傳統展會用戶體驗的單一感,跳開空間和時間的阻隔,向觀眾全方位、近距離地展示自己的產品和品牌,讓其置身于線下實體店場景,增強用戶體驗,“會展+直播”則實現了展覽會模式,讓熟悉展品情況的人員與消費者保持頻繁的互動聯系,以用戶的切身需求為主,為他們推薦最合適的展品,把直播變成咨詢,更加生活化,更容易與用戶群體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最后,不難預見,憑借直播入門門檻低容易理解、展會場景的真實性和新鮮感、互動性更強(如實施彈幕),群聚效應明顯千人CPM廣告成本極低,更能夠潛移默化地長久改變觀展習慣,“會展+直播”定能夠產生,比以往直播更傾向于秀身段、唱歌、跳舞等美女經濟的玩法、比傳統展會形式的單一玩法,更加吸引人更加流光溢彩的會展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