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展覽業須防范逆全球化沖擊
今山雨欲來風滿樓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但疫后國際局勢走向的討論已經展開。目前,學界尤其是西方學者比較熱門的看法,有以下三點:
——疫情已導致全球經濟衰退,西方國家的經濟衰退較中國嚴重。
——疫情嚴重沖擊現有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各國將為掌控戰略物資而重新布局產業鏈。
——中美脫鉤的貿易戰將持續深入,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全球化有可能蛻變成中美兩個大國各自主導的“半球化”。
總的看,國際局勢的走向不容樂觀,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退而結網 力促外貿
今年二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展會全部停辦。中國展覽業陷入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困局。
在政府導引下,網上展覽應運而生。4月15日,由中國貿促會舉辦、米奧蘭特國際會展公司承辦的“中國-拉美(墨西哥)國際貿易數字展覽會”在網上開幕。國內超過2000家外貿企業與拉美地區12739位買家同時在線。買家賣家遠程貿易的熱度堪比線下展會。定于6月中旬舉辦的網上廣交會,將成為外貿業及展覽業應對疫情的又一“中國作業”。據悉,多地服務外貿的線上展覽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春夏之際將有一波網展次第亮相,緊急為中國外貿加油。
穩外貿乃國之大事。其既關乎中國眾多企業的存活以及海量國人的就業,又關乎維護全球化和抵制逆全球化,減緩中美脫鉤的沖擊。
中國展覽業服務外徑外貿的歷史悠久,功效獨特,經驗豐富。當此“山雨欲來”之時,雖遇疫情不能線下辦展,線上展覽發力助陣,必將為穩外貿貢獻力量。
冷眼向洋 熱風吹雨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面對疫后可能出現的逆全球化國際走勢,中國展覽業需要靜觀風云變幻,積極謀劃因應之策。
國際展覽的格局可能變化 |
以歐美為參展地的境外展會可能對中國展商采取限制措施。來自歐美的參展商對于來華參展的熱度可能下降。與此同時,中國自辦展和中國參展商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參展或辦展的力度會明細加強。
今年9月的秋季廣交會、11月的進博會,以及可能在年內舉辦的歐洲知名展會,將是觀察國際展覽業走向的窗口。
國內消費展將掀起熱潮 |
在外貿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增加內需必成重要對策。各地紛紛發放消費劵,上海高調舉辦購物節,就是先兆。
據悉,4月30日-5月5日,2020長沙市首屆汽車消費節暨湖南汽車展覽會將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將是春節以來國內首個在大型城市展館舉辦的展會。其規模雖然不大,但意義重大,令人矚目。會展湘軍將為國內展覽業的復蘇樹立風向標。
目前看,中國展覽業復蘇的次序是:先二線城市、先消費展、先中小型展。由此可以預料,在國內疫情低風險地區的大中型城市,消費展會將會形成熱潮。
需要指出,真正有質量促進內需的消費展不是B2C項目,而是B2B項目。而發展B2B的消費展,須培育消費品類展,如近年名聲大噪的“武漢食材電商節”(實際是中餐食材展)。在這方面,創新展覽主題、組織專業觀眾、優化現場服務,是消費展提檔升級的基礎功課。
民營中小微展覽公司困苦難捱 |
因家底單薄,中小微民營展覽公司受到疫情的沉重打擊。許多低風險地區的公司本可以復工上班,但因恢復辦展遙遙無期,不得不讓員工放無薪假。因沒有收入,不少員工只好辭職另謀活路。
中國的民營中小微展覽公司多達數萬家(預計在3萬家左右)。其中,組展公司在4000家左右。這些公司大多處于歇業狀態。如果下半年能夠辦展,困苦境況將逐步減輕。如果持續停擺,不少公司恐怕熬不到明年。
在此情況下,中小微組展公司通過展會項目重組的聯合,應該是可以選擇的生存之道。
信息來源:張凡的會展洞察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