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做直播,小心“搶戲”氣跑展商爸爸
最近“直播”話題在會展行業(yè)的熱度開始有所下降,似乎“線下會展”重啟之后,大家都開始逐漸回歸賣展、辦展的老路子。看上去,前陣子那些“線上直播”的花架子,實在是比不過眼前行將到手的花票子。
不止一個主辦方的朋友跟我說,“搞直播太累了,除了要想主題、請嘉賓,還要給每次直播做宣傳、拉聽眾,最后還收不到幾個錢。一不留神還和自己展商的直播活動撞了車。真是有點吃力不討好。”
確實,做直播累,做一場好的直播更累。在直播活動的技術門檻已經(jīng)幾乎降為“零”的“人人直播”時代,選擇一個吸引人的話題、請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已經(jīng)成了每個期待聽眾云集的直播活動組織者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除了培訓業(yè),幾乎每個行業(yè)都會稀缺“肚里有料、嘴上能講”的優(yōu)質嘉賓。就算你能趕在其他直播活動組織者(有時甚至是自己的參展商)前搶到請到一位,別忘了接下去的問題:還能找到?jīng)]人用過的“吸引人的話題”嗎?
即使“話題”和“嘉賓”的問題都已經(jīng)解決,直播聽眾的數(shù)量和質量將又是一個擺在直播組織者面前的“艱巨任務”。
難怪有的組織者會感嘆:“韭菜太少,明顯不夠割”,以至于不少直播工具悄悄地給組織方貼心的送上“在線人數(shù)修改功能”,幫那些有需要的組織者減輕了不少“脫發(fā)的煩惱”。
殊不知,主辦方的終極煩惱是:當自己和展商們成為了直播場的“友商”時,那到底能不能“亮劍”呢?
冷靜想想,會展主辦方真的應該承受這種煩惱嗎?別忘了,“搭臺”的可不能搶了“唱戲”的活兒啊!
如同每一場會展活動,沒有哪家主辦方會自戀到讓自己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整條街最靚的仔”——全場最抓眼球的一定是行業(yè)里最新的科技、最牛的設備、最高咖位的企業(yè)。
主辦方要做好的就是“筑巢引鳳”,與所有參展商一同向觀眾呈現(xiàn)最精彩的表演,打造全行業(yè)的交流與分享平臺,樹立行業(yè)風向標,引領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成功主辦方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激發(fā)各方參與者的積極性,并以此聚焦熱點、洞見趨勢,從而具備引領產(chǎn)業(yè)的影響力。
而當主辦方開始嘗試以“直播”為代表的各類線上營銷活動的時候,不妨重溫一下我們已經(jīng)再熟悉不過的線下展覽的套路:主辦方策劃聚合主題,與相關企業(yè)同臺共創(chuàng)、共同傳播、資源共享。
同樣的方法論,一樣可以用在線上營銷。主辦方從直播活動的“生產(chǎn)者”,退為直播活動的“聚合者”,進而幫助眾多直播活動“生產(chǎn)者”取得更大的成效。這一退一進之間,主辦方的平臺角色得到了重新的明確,與企業(yè)“爭角搶戲”也順理成章的不再發(fā)生。
最近見到兩家主辦方分別推出了在線訂貨會或是推介會,都是拉著十來家展商,或是同時同地、整齊劃一的開始直播招商訂貨,或是共同宣傳、共享推廣,排好檔期輪著上。看這兩種模式主辦方事后的總結,效果還真有點意思。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主辦方們要切記:“在其位,謀其事,平臺就該干平臺的事。”
信息來源: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