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是會展業重回C位的最大提振
6月11日開始的北京疫情,讓國內人足夠揪心,更讓從業人員十分不安。畢竟,自第一波疫情至今,時間已整整六個月。在這一段時間,人心足夠壓抑,業務沒法開展,不少公司有些搖搖欲墜,原來相對優越的公司也并不是運營的很輕松。總而言之,這一切真的太難了,上半年早已在業界心目中無奈劃去。
一周之隔的6月18日,來自北京日報的一則消息可謂石破天驚,其標題是“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這樣的標題乍一看真覺得又是媒介噱頭,細細看之確實如此。在第125場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吳尊友明確申明“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因而,對于第二波疫情的擔憂,至少可以緩解很多。業界至此可謂松了一口大氣:北京給力!
就在這一周內,會展業界其實發生了不少變化,例如北京方面的頭面人物明顯不能參與各地的展會活動,有些在北京的展會活動直接推遲甚至取消,其他各地的一些標志性展會因為北京因素而直接宣布停辦......這樣的動態讓業內人真的有些惶恐,畢竟前期的疫情已經讓大家有些逼近懸崖,現狀很不樂觀。如果真的這樣再來一波,業界的2020年真的無話可說。
北京看起來是一座城,但畢竟是首都,是中國會展資源最集中的地方。很多的展會,都會有大量的北京方專家領導壓陣;很多的會議,資源方北京必然蒞臨現場。從京津冀生態圈而言,北京自然是展會的核心。因而,這樣的第二波疫情足夠牽動了整個中國,決定著整個中國會展業的實時動態。這一周,業界自然如坐針氈。當下,局面得到了足夠的緩解。
盡管當下疫情仍然不可忽視,但至少從整個層面上看,產業復蘇的進程將相對加快。因為那預示著可能,預示著不會一刀切,預示著對產業的更多憧憬。而且,正因為壓抑久了,爆發起來也很強烈,業務逐步增長明顯可期。
兩個月以來,行業有很多的舉動,但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而言仍然是很小的體量。線上或者數字展會盡管此起彼伏,但實際作用微乎其微;網上廣交會盡管讓業界有一些期待,但現實卻很不客觀;中小微會展公司人員流動頻繁,公司岌岌可危;盡管部分企業業務有增長,但業務下降甚至無事可做的公司卻是大多數;技術公司盡管沒多大影響,但缺少了內容的技術公司難免也不好過。就是這樣的動態,彼此一直以來都有些窩心,而且是絕大多數。
疫情的大力逆轉,也就提振了業界人的信心,也意味著我們后續的工作可以更加務實。盡管線上手段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但隨著線下展會的逐步進展,線下手段將逐步褪去當日的溫度。盡管技術可以有效彌補很多的展會問題,但無論如何都要以內容的深刻理解作為前提,單純的技術是沒有意義的。
盡管過去十分壓抑,但壓抑的過程中我們也收獲了很多,學習了不少。疫情的來臨與防范,更多地讓我們業內從業人員獲得了成長,有了更多理念與技能的提升。試想,沒有這場疫情,你會做主播嗎?你會更多思考前進中的一些核心問題嗎?你能體會到自身公司如此脆弱嗎?你會發現會展業務在風險中如此不堪一擊嗎?你會發現公司的戰略有些荒唐嗎?
疫情終將逐步褪去,我們也將重新回歸C位。在未來的每一天,多一些務實的戰略思考,多一些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多一些公司骨干的培育,多一些不合理業務的大膽剝離,都將顯得很重要。或許若干年之后,疫情還將來臨,但是經過著力調整之后,更加強大的我們將不會總是這樣手忙腳亂,不會總是那樣不著邊際地做一些簡單的重復業務,不會總是那樣不堪一擊而無還手之力。
信息來源:明說生態會展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