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的應變能力也是創新
被新冠肺炎疫情困擾達半年之久,全球范圍內的會展業被迫按下“暫停鍵”。目前,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許多城市復工復展,向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的方向演進。雖然全球范圍內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但我國各行各業已經做好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準備。
盡管過去一段時間,大家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下,但隨著線上辦公模式的啟動,各行各業的人們似乎進入更為忙碌的工作狀態。這個特殊時期給筆者帶來很多層面的思考。客觀地說,疫情給世界經濟、全球性貿易、生產生活帶來巨大打擊,部分中小型生產商、制造商、貿易商陷入“倒下”的艱難境地。疫情讓企業的員工學會了什么?對此,筆者在研究中發現幾個共同點,與業界分享。
首先, 團隊更加同心協力。
危機激發了團隊內在的凝聚力,員工同心聚力、共渡難關是企業最可寶貴的。處在疫情下,團隊的目標更為統一,工作更加努力。企業雖然業務受到巨大影響,但是多數企業每個月能通過不斷尋求新方法、新模式實現收入,尋求業務突破。團隊競爭力的形成,根本在于疫情中組織創新以及激勵機制的完善。
其次, 對未來會展市場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疫情期間,由于都被迫居家隔離辦公,對會展業未來不無擔憂和迷茫,因此,約人線上溝通似乎變得比以前容易得多,如道同共創在疫情期間發起了35場線上交流活動以及線上課程,與28個城市的258位會展管理者進行了深度交流,了解了大多數人的觀點和需求,以及他們對未來的判斷。這對于未來業務發展的判斷,帶來了很好的借鑒,也幫助道同共創確定了今后的發展方向。
再次, 數字化能力持續增強。
全球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在疫情時期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幫助各行各業解決疫情中面臨的業務發展問題。道同共創一方面依托品牌互聯網企業的基礎技術,一方面圍繞會展核心業務流程提升數字化開發能力,不糾結于線上線下的會展業務形式,數據化的能力才是促進會展業務發展的核心動力。其中,視頻技術無疑是打破空間阻隔、傳遞信息最優性價比的形式,正在為道同共創以及合作伙伴帶來新的業務增長。
再其次,越是艱難,越不能停歇。
在這場全球性的災難中,道同共創起初和大多數企業一樣,也看不清未來的方向,但確信不能在原地停留,要感知未來,不斷實踐,敢于試錯。早在1月底,道同共創就確定了要做線上會展模式的嘗試,難點是在線展覽怎么實現商業模式從而帶來收入,同時能幫助參展商達到促進貿易的實效功能。通過對在線產品的完善,道同共創舉辦了幾場嘗試性的小型在線商貿對接活動,如新酒業云對接、全食展在線訂貨會等,基本驗證了線上會展活動模式,而且確定了線上會展先要從專題化、小規模、高頻次著手。在后疫情時代,道同共創的模式同時也站在線下會展模式的數字化升級上來考慮,也適合于促進線下會展的增長。疫情后,會展業將走入精益會展的數字化時代。
最后,建立了基于網絡協同的共創機制。
商業風險依舊存在,共享共創是當下各企業都積極愿意達成的狀態。然而信任機制的建立卻是一個鴻溝,通過數字化搭建一個共創共享的平臺,相信可以幫助會展行業內的很多中小企業。在這里,道同共創與很多行業人士共同建造了新會展共創營,希望在線下會展逐步復展的時候,匯聚更多行業內具備共享、共創思維人士共同合作項目以降低風險。道同共創也在推進會展項目與校園的線上實訓課程,讓會展專業的學生更早了解會展業的核心價值,了解最新的發展技術,培養出未來會展企業真正需要的新會展型人才。
會展行業的復蘇正在會展人的期待中進行著。回顧已經過去的半年時光,筆者痛惜很多企業沒有創新和嘗試,在坐等疫情過去中溜掉潛在機遇。既然疫情讓我們有所收獲,筆者將自身體驗在此分享,期待與更多的共創者、創新者攜手前進,凝心聚力,迎接智能科技、跨界創意、全球視野、共創共贏的新會展時代。
信息來源:中國貿易報 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