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會展業“十四五”規劃思路
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編制會展業發展規劃,乃為題中應有之義。
會展業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始于“十一五”規劃(2006-2010)。但《北京會展業發展規劃(2004-2008)》公布于2003年,是最早編制的城市會展業規劃。《河北省會展業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年)》公布于2006年,是省一級政府最早編制的會展業規劃。
此后,多地政府組織編制會展業發展規劃,或列為專項規劃, 或匯編于服務業規劃中。
領會“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指出: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重視存在的問題
從“十一五”到“十三五”,會展業發展規劃中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名為會展業規劃,實為展覽業規劃,忽略了會議業。
二是,分析發展現狀缺乏數據,尤其是缺乏規劃編研機構通過調查獲得的數據。規劃所在地會展業統計數據的缺失較為普遍。
三是,硬件設施建設重視新建項目,忽略周邊商業設施和公共交通配套建設。
四是,會展項目論述以政府項目為主(忽略商業項目),甚至只論述市政府項目,忽略省政府項目。
五是,超越現實拔高發展目標,如建設世界會展名城、打造國際會展業高地等。
六是,發展措施空泛,缺乏“問題導向”,工作“抓手”不明確,創新對策流于概念。
創新規劃思路的建議
第一,以“大會展”定位規劃對象,提升資源利用的綜合性。
會展業服務于產業發展、貿易促進和城市營銷,其產業形態應囊括展覽、會議及活動(節慶、賽事、演藝等),宜以“大會展”概念編研發展規劃,以避免整體性不足,資源配置低效。
在“大會展”概念下,展覽指經濟貿易展覽,會議指非官方會議(尤其是學術會議、商業會議),活動指新型節慶活動、群眾性賽事活動(如馬拉松、健身操比賽),以及演藝活動(群眾性文藝活動)。此外,會獎旅游也應融匯其中。
“大會展”涉及政府商務、文旅和體育等部門,在規劃編制中應以展覽、會議為重點,兼顧活動及會獎旅游(主動與相關規劃銜接,不作為規劃重點)。
第二,服務國內大循環,為應對世界經濟變局性發揮積極作用。
突出內需型會展穩貿易、穩消費、穩服務業的積極作用。將此作為應對世界經濟格局變化、服務國內大循環的著力點。
第三,以會展項目為“抓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展項目是會展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高質量的會展項目是會展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在展覽業方面,“二線城市”可將專業展(B2B)、中大型展(展覽面積跨越2萬平方米,邁向5萬平方米及其以上臺階)、特色展(服務本地產業,或在國內影響力獨特)作為“抓手”,有針對性地扶持發展壯大。
在會議業方面,明確打造會議目的地戰略,有計劃吸引國內外知名學術或商業會議落地,促進本地產業的信息交流和招商引資。本地自辦的會議項目,要貼近受眾需求,在內容和形式上出新,做到常辦常新。同時,發揮會獎旅游作用。
第四,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改善會展業服務品質。
中國由會展業大國走向會展業強國,關鍵是提升專業化水平。專業化就是國際化。
政府提升專業化水平,重點是營造發展會展業的良好環境。這方面仍有許多短板需要補強。
會展業者提升專業化水平,重點是適應市場需求,改善服務客商的能力,促使項目高質量發展。
第五,產學研有機結合,提高規劃編研工作質量。
會展業發展規劃的編研,已成為政府公開招標的軟科學課題項目。會展業民間社團、大專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及咨詢公司,是承接規劃編研的四類單位。
建議各地政府(主要是發改委)盡早將會展業專項規劃納入“十四五”規劃編研工作計劃,采取競爭性招標方式遴選合適的編研機構。
編研小組應由產學研三方面專業人士組成,以利認知互補,兼收并蓄。
一般而言,編研階段的調查研究時間不能少于6個月。在調研中,編研機構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會展業者的意見。如此,“問題導向”才會清晰,編研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信息來源:張凡的會展洞察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