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會展經濟是第三產業發展成熟后出現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它已成為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受到了各國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它不僅可以促進城市經營,而且能夠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是城市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廈門為例,并輔以廈門國際投洽會、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等調查報告,分析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作用,提出其未來發展思路。
【關鍵詞】
會展經濟;城市經營;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廈門
會展經濟是指在國際大都市或基礎設施完善、成熟的旅游地,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以達到獲得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提升地區形象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1]會展經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物,伴隨第三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后出現的一個綜合性更強、關聯性更大、收益率更高的經濟形態,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出現標志著該地區第三產業成熟和完善。因此,近年來,努力發展會展經濟,以會展興市,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城市騰飛的首選之路。尤其對于那些本身地域狹小,但在交通、通訊和對外開放度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的國家或地區,發展會展經濟常常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戰略之一。
一、會展經濟發展概述
(一)世界會展經濟概況及發展趨勢
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 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 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 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 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地處歐洲中心、交通便捷的德國, 位居世界展覽國家之首。每年世界上最重要的150 個專業展覽會中有近120 個都在德國舉行,并且展會的國際參與度很高, 國外參展商平均比例達48% , 國外專業觀眾的平均比例達到25%。北美是世界會展經濟的后起之秀。美國和加拿大的會展經濟都相當發達, 每年舉辦的會展近萬個, 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展模式和風格。亞洲會展經濟的規模和水平總體上次于歐美。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憑借其地理區位優勢、較高的國際開放度及廣闊的市場前景在世界會展經濟領域內占有一席之地。其它地區如大洋洲的會展經濟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亞; 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會展經濟主要集中于局勢穩定、經濟較發達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非洲大陸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 主要集中于經濟較發達的南非和埃及。
20 世紀90年代以來, 隨著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使世界市場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 網絡技術、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 極大地促進了國際展覽業的蓬勃發展。舉辦機構專業化,展覽公司集團化,參與者國際化,電子商務被廣泛應用,重視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以及會展品牌化和規模化等都是未來世界會展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廈門市會展經濟的發展概況
1.廈門會展經濟起步較早,發展穩健,已初具規模
廈門產生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展覽活動始于20世紀80年代,以1984年廈門富山國際展覽城的建成和舉辦首屆廈門國際展覽會為標志。二十幾年來,廈門共舉辦了360多期各類展覽活動,有500多萬人次專業觀眾參會,展位總規模超過15萬個,投資、貿易總成交額高達上千億美元。就會展營業收入、就業人數和品牌會展數綜合比較,廈門會展業一直有不俗的業績。其中,①1985年至1991年,全市共舉辦近100期的展覽會,平均每年超過15期,總展位數折合約2萬個國際標準展位,平均每年3000多個展位。②1992年至2002年,全市共舉辦了260多期展覽會,總展位規模超過10萬個國際標準展位,平均年增長11%左右。2000年9月8日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啟用后,廈門會展步入快速發展期,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會展經濟。2004年,廈門市舉辦各類展覽23場,面積3
3萬平方米,會議104場。[2]
2.廈門會展形成兩大主要類型
一種是大型國際性會展:如中國國際果蔬產業博覽會、中國廣告節等大型展覽以及上海合作組織投資論壇、第10屆國際制造工程與管理會議、國際控制與自動化學術年會、環太平洋微米/納米技術國際學術會等各類專業會議。目前,廈門已形成了若干品牌展會,特別是一年一度在廈門舉辦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和廈門對臺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臺交會”)已成為廈門每年固定的兩大經貿活動,位列全國著名的品牌展會之列。第二種是專業展覽會:廈門定期舉辦中國(廈門)國際石材工業及技術裝備展覽會(簡稱“石材展”)、廈門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簡稱“消博會”)、中國茶葉、茶具、茶文化博覽會(簡稱“茶博會”)等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好效益的專業展覽會。
3.廈門會展經濟的空間擴散特點
隨著國際展覽城的落成及運營,廈門會展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一個以展覽城為中心的會展經濟圈已初步形成。與此同時,交通信息手段的日益進步為會展經濟的擴散發展創造了技術條件,會展經濟圈的地域范圍不斷擴大,輻射功能不斷加強,其融通、匯集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和商品流的功能就越強,要素的流動范圍越來越廣,配置效率將越來越高,最終將促使會展經濟的空間擴散由點軸系統結構向網絡系統結構進化。
二、會展經濟對廈門城市發展的作用
(一)會展經濟有利于城市經營
1.加快各要素流動,促進城市經濟集聚,推動城市化進程
流動性與異質性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信息流、資金流與技術流等構成流量經濟的主體。[3]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家間、城市間的競爭取決于流量經濟的規模與流速,而會展經濟正是為物質流(展覽) 、技術流(研討會) 、信息流(區域性、國際性會議)、資金流 等提供迅速聚集與疏散的動力和空間。作為流量經濟的媒介與載體,城市會展經濟越發達,其融通、匯集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和商品流的功能就越強,要素的流動范圍越來越廣,配置效率越來越高,經濟活動的整體性不斷增強,從而促進城市經濟集聚,并在新的國際國內分工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如“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上80個國家和地區的476個合唱團,參賽選手共計17800名;評委嘉賓約200人;境內外觀摩人員約800人;境內外記者約580人,總共近2萬人匯聚廈門,期間整個城市的賓館、餐飲、交通、電信、廣告、印刷、運輸乃至旅游、娛樂業都得到實惠,為全市第三產業帶來2.65億元的新增收入。[4]
2.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會展經濟是一條集商貿、交通、會展、運輸、賓館、餐飲、購物、旅游、信息等為一體的經濟消費鏈,具有較高的關聯性和收益率。據世紀國際會議組織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ICCA)統計,會展經濟的產業帶動系數約為1:9,這么高的產業關聯度使得會展經濟成為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此外,會展業通過關聯效應和擴散效應,帶動旅游、餐飲、物流、交通、通訊、金融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并推動產業結構的發展順著第一、二、三產業優勢地位順向遞進的方向演進;順著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分別占優勢地位的方向演進,使城市的產業結構向著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發展,最終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每年在廈門舉辦的“投洽會”期間,將會有5萬人匯集廈門,給整個城市的賓館、廣告、印刷、餐飲、交通等行業帶來收益超過2億元,同時也增加不少就業機會。[5]
利用直接消耗關系分析可得 :行業間經濟關系是相互聯系的,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消耗,能產生帶動和制約的關系。直接消耗系數aij=Xij/Xj (i,j=1,2,3,…,n;n為部門數,本文中n=42)式中,Xij為第j部門生產所消耗的第I部門產品數量,Xj是j部門的總產出。[6].廈門三次產業間的直接消耗關系來看:第三產業生產1萬元的服務產品,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二、三產業產品數量分別為33.9元、1834.0元、2387.9元。可見,第三產業服務產品的生產對第二、三產業有較強的依賴程度,同時也會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由此可見,發展會展經濟確實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二、三產業,最終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二)會展經濟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
1.拉動城市建設,調整城市規模、結構和功能。以發展會展經濟為目的,為爭取獲得大型會議、展覽的舉辦權,各地方政府會積極進行綜合性、全方位的城市建設,如鋪設交通、通訊網絡,興建現代化的大型會展中心,加快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等等,提高城市的吸納和輻射能力,從而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從城市規劃角度來看,洽談會和臺交會等會展確實帶來了廈門城市規模、結構和功能的調整。從
2.打造城市品牌,提升都市形象。2005年廈門第九屆投洽會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并且加入全球展覽業協會(UFI),成為全球惟一投資類國際博覽會,標志其在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進一步確立了投洽會在國際投資促進中的地位和作用。繼聯合國貿發會議和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之后,2004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金融公司首次成為投洽會的協辦單位。此外,聯合國計劃開發署(UNDP)、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安第斯集團、太平洋島國集團、拉美南方共同體市場等8個國際組織紛至沓來,共襄盛舉。可見,投洽會已成為廈門市一張金名片,廈門市國際知名度也會隨之提升。
3.具有綠色功能。會展業本身只涉及商品與科技成果的展示與交流,不涉及生產領域,一般說來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是一種低消耗、清潔的產業。
4.改善投資環境,推動城市經濟發展與國際接軌。會議展覽活動的舉辦,有助于加深政府、國內外團體和商界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交流,推動城市間人員的互訪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具有創新思維和戰略眼光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聚集一堂,不僅為城市帶來了信息、技術、資金的流動和觀念的革新,而且也便于這些外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通訊、金融、特色產業等各方面的發展狀況,有利于吸引投資,為會展舉辦城市創造更多投資機會,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與國際接軌。這一點從多家全球知名跨國公司先后入駐廈門就可看出一些端倪。
以戴爾公司為例。1998年,戴爾公司通過投洽會這個平臺把它的中國客戶中心落戶廈門。隨后,戴爾不斷擴大在中國的投入和投資規模,先后把生產基地和中國企業服務指揮中心都落戶廈門。除了戴爾公司外,先后也有多家全球知名跨國公司的老板先后駐足廈門,或洽談項目增資擴產事宜,或出席開工投產儀式,或洽談新的投資項目,均表現出了對廈門投資前景的高度關注。隨著通用電氣、波音公司、柯達公司、戴爾電腦、松下電器等多家全球500強的跨國公司的進駐,廈門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此外,廈門在舉辦的這些國際性、全國性會展活動時,給廈門企業帶來大量有益的信息,使廈門人擴大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同時也帶動了廈門的各項相關工作。廈門的出口發展、利用外資、對臺工作和內聯工作,以及整個城市舉辦重大活動的綜合保障能力和國際化程度、文明水平等,都因會展業的發展而得到很大的促進,會展業為廈門進一步走向世界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
三、實證分析
(一)“9·8”國際投洽會與廈門
據廈門市統計局“9·8”國際投洽會歷屆成果,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屆與第十屆相比:參會國家和地區由 52 個增至 125 個,增長 1.4 倍;參會境外客商由 6200 人增至 1.2 萬多人,增長 1 倍;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由 62 億美元增至 120 多億美元,增長 1 倍。實踐證明,投洽會為國內投資與國際資本聚集搭建了平臺,為推動 “ 引進來 ” 與 “ 走出去 ” 結合構建了載體,為促進雙向投資和對外貿易架設了通道。
(二)國際馬拉松與廈門
成功申辦2007年國際馬拉松和公路跑協會世界大會,預示著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正朝著世界三大馬拉松賽城市的目標大步前進。從規模看,倫敦和紐約這些悠久的馬拉松賽都是經過了許多年的發展,才有了三四萬人的參賽規模,廈門馬拉松賽才第三屆就將近有16000人參賽,是非常不簡單的。從深度看,“首屆中國國際馬拉松”高峰論壇25日在國際會展中心開講,政府代表、體育界、傳媒界、營銷界的精英以“人文關懷、健康馬拉松、城市發展”為主題,圍繞著演變中的馬拉松運動、全球馬拉松和多視角馬拉松開展討論,為廈門馬拉松賽和中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也進一步豐富了馬拉松運動的文化精神,成為中國馬拉松運動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廈門舉辦國際馬拉松不僅為交通、通訊、餐飲、旅游、郵電等行業帶來可觀的收入,2005年比2003年餐飲收入增加77.7%,景區游覽費收入增加63.2%,郵電通訊費收入增加63.8%,期間相關企業經營總收入增加73.6%.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廈門的“會展經濟”有力地推動了賓館、餐飲、旅游、購物、交通、通信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并促進城市的發展。未來會展興市的發展思路:①打造展覽業的城市品牌,如在鞏固“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對臺出口商品交易會”品牌地位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新的品牌展會如石材展、茶博會等。②進一步優化會展環境和條件,如明確會展業發展原則,加強行業管理,健全相關法制,為會展經濟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有序的競爭環境。此外,還應完善會展人才機制,造就專業會展人才隊伍,為會展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③策劃主題、形式、手段更具創意的會展項目,并實施走出去開拓會展市場及宣傳品牌會展和引進來知名會展及先進辦展經驗相結合戰略。④實施會展、旅游、貿易、物流互動戰略,促進會展與城市穩步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勇.中國會展經濟解讀[J],經濟地理,2002(3).P293.
[2]廈門:會展之帆領航海峽西岸——訪廈門副市長黃菱 http://www.hebhz.com/show.jsp.
[3] 石憶邵.上海城市發展的三大優勢分析[J].現代城市研究,2001(1):16-19.
[4] 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http://www.chinafair.org.cn/chinafair2004/ .
[5] “9·
[6][7] 廈門市統計局.廈門市第三產業投入產出分析.廈門統計調研[N],第5期,2005.6.
作者單位:泉州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通訊地址:上海中山北路3663號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
郵 編:200062
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基于GIS福建省區域投資環境比較與綜合研究 ”(2003R025)
【作者簡介】
李子蓉,福建泉州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城鄉規劃系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