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陽,會展情懷下的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新晉海南副省長
發布時間:2018-08-06 更新時間:2018-08-06 作者: 點擊次數:8371
正致力于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海南省,迎來一名商務部背景的副省長。
據微信公眾號“南海網”消息,8月2日下午,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海口閉會。會議決定任命沈丹陽為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決定免去劉星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職務。
現年53歲的沈丹陽(1965.2)是福建漳州人,經濟學博士,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相關領域工作,自2003年起于商務部任職,因擔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一職而受到外界關注。
據公開新聞報道,沈丹陽出身于教師世家,其祖父是抗戰時期已名聞東南的書畫藝術家和教育家沈錫純。1985年7月,從廈門大學對外貿易系畢業本想留校從教的沈丹陽,經由著名財政學家、廈門大學資深教授鄧子基推薦,服從組織安排,被分配到國務院辦公廳從事對外經貿政務與政策工作,先后擔任國務院辦公廳副處長、處長。
1996年,沈丹陽主動要求到地方工作,歷任廈門市貿易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對臺貿易促進中心主任,中國貿促會廈門分會會長兼廈門市政府會展辦公室主任等職。
2003年3月,沈丹陽調回北京,原外經貿部已改為商務部,沈丹陽出任新組建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2008年底,沈丹陽被調往商務部機關工作,先后出任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秘書局局長、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職。其間,沈丹陽于2011年起兼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2017年7月,第一財經曾在沈丹陽獨家專訪中披露,他已獲批準調離商務部政研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的崗位,轉向學術圈,回到母校廈門大學創建新型智庫。
但同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2018年新聞發言人名錄顯示,沈丹陽以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身份再度擔任商務部發言人。
此外,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官網信息顯示,沈丹陽曾為主策劃并負責具體組織了一至七屆“臺灣海峽兩岸商品交易會(臺交會)”、四至七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亞非拉手工藝品博覽會”“臺灣消費品博覽會”“中國(廈門)石材與加工技術、設備展覽會”等一系列會展活動。
今年4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來源:澎湃新聞)
沈丹陽,2006年牽頭成立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
2017年7月,沈丹陽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我本人對從事經濟研究一直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在商務部機關工作之前,已經從事多年的研究工作。除了擔任近6年的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并兼任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我在國辦和地方工作時也做過大量政策方面的研究,承擔過很多政策研究課題,出版、發表過不少研究成果,也有相應的職稱?!?/span>
中國經濟網北京2016年2月18日訊 “回顧與展望”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今日在京召開。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創始人沈丹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國際展覽業協會主席陳先進、原全球展覽業協會副主席、亞太區主席陳若薇、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博鰲亞洲論壇總監姚望、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褚祥銀、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摰燃钨e參加了座談會。
大家首先對會展經濟研究會十年來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對會展行業組織的作用及會展理論體系形成,以及十年來會展業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未來進行展望。與會嘉賓認為,應繼續擴大會展經濟研究會的影響力,增強凝聚力。繼續擴展研究范圍,增強會展理論的實用性,推進會展數據和誠信建設。
沈丹陽的會展觀點:
分析政府主導型展會的特點,沈丹陽曾概括為7方面:1、以提高本地形象和促進本地產業發展為主要目的;2、大多數屬綜合性展會和展銷活動為主,并配套舉辦各類旅游文化活動;3、普遍由政府成立臨時性機構或組建事業單位來承辦:4、組展較多運用行政命令手段,展位銷售有困難時,由政府向下攤派免費展位;5、境外客商多以捧場為主??蜕滩蛔憧坎糠指郯呐_僑外老關系和當地老百姓捧場:6、會務組織和保障工作實行全市總動員:7、本地主要媒體有責任權力宣傳推介8、不論盈虧,政府都會繼續舉辦,財政可以兜底、買單。
(來源 2005年 《中國展覽》雜志)
發展“會展經濟”要防以下五大誤區 2006-04-18 10:28:10 來源: 新華網
規劃定位誤區。打造成全國甚至全世界會展區域經濟城市,是很多城市確立的新目標。全國提出建設會展中心城市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市有幾十個,其實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發展會展經濟的。很多地方將發展會展經濟等同于建場館,不計成本搞建設、辦展會,這是對會展經濟的誤解。會展業包括會議、展覽、節慶等,有的地方不適合辦專業性展覽,但可以舉辦會議,搞節慶活動。全球每年會議收入超過2200億美元?!皶h之都”巴黎每年要承辦300多個大型國際會議,收入約7億美元。我國各地應從各自文化底蘊、獨特資源等出發,走出會展經濟的特色之路。
場館建設誤區。近年來,各地展館紛紛上馬。而這些新建場館絕大多數都由政府公共財政出資,或者用土地置換、稅收優惠等扶持。場館一定要由政府籌建嗎?場館作為一種產品,關鍵在于有沒有市場需求,杭州的場館主要依托的就是民營資本力量,基本都是私人的。政府要做的事是企業不能做或者不愿意做的。另外一種傾向是場館越建越漂亮、豪華,人走在用花崗巖鋪設的道路上,總擔心鞋子是否干凈,汽車在滿地燈光的玻璃廣場上行駛更是擔心將玻璃壓碎。還有很多城市明明有展館,偏要拆舊建新,求大、求氣派,造成很大浪費。
發展體制誤區。對會展業,很多地方政府總在想方設法明確一個部門來主管,比如商務部門、內貿部門、貿促會或者成立一個會展辦等,有的還主張對會展進行干預、審批等。這種“管理”思維很容易引發誰管、誰批、誰拿錢等矛盾。如果出發點從“管理”改為“促進”,完善發展會展經濟的環境,構建會展經濟體制,問題就好辦得多。
促進政策誤區。目前全國有30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促進會展經濟的政策,但促進發展的對象大多鎖定為本地企業,這是一種狹隘的觀念?,F在我國一些大城市已有一批成熟的市場主體,而更多的地方培育會展企業又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制定會展經濟促進政策應遵循市場規則,對外地主體、外地企業,包括外資、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吸引有競爭力的企業到本地發展。
主導展會誤區。很多地方政府一辦展就提出要上規模,要有國際性。其實,辦展會要因地制宜,不少虛張聲勢的展會,靠的只是政府的巨大投入,效益很難保證。相反,一些專業展會經過多年市場培育,已相當成熟,這時政府再插手,只能是畫蛇添足。政府主導展會,應有正確定位,比如打造名牌會展、給會展經濟提供協調促進服務等。(2006-04-18
10:28:10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