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聯璧合 打造高端會展綜合體——專訪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付睿
發布時間:2019-04-23 更新時間:2019-04-23 作者: 點擊次數:74705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指出要“加快推進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平臺開發建設”。而在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也正式開通,港珠澳“一小時生活圈”正式形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將迎來哪些變化?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值此佳期,記者采訪了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付睿,向他了解場館目前的發展情況和未來規劃。
量質雙升 搶抓歷史性機遇
付睿告訴記者,2018年是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量質雙升的一年,憑借著國際領先的硬件設施、優質高效的會展服務、完善的場館配套及周邊優美的濱海體驗,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先后承接了沃爾瑪新年準備會、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傳播論壇、國際打印耗材展、珠海國際設計周等國家級或行業頂級盛會,累計承接展覽及活動34個、會議近千場、餐飲569場,接待展商及嘉賓近80萬人次。
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后,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立即與香港會展界達成了戰略合作。付睿認為,港澳是與國際接軌的窗口,而灣區就是接口端。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之后,珠海成為了唯一與港澳路橋相連的城市。利用港澳和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和國際資本,珠海可以搭建創新合作平臺,拓展金融創新、科技創業等領域,通過共享宣傳資源及客戶資源,積極促進珠港兩地會展人才的交流和培訓,發揮雙方在會展業的優勢,與港澳合作引入更多的國際性展會活動,形成“一會兩地、一程多站”式的聯動發展。
各具特色 深度合作與高度融合
付睿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每個城市都立足自身產業基礎,立足本地市場需求形成了獨具城市特色的會展優勢。同時,各個城市之間的聯系又是融會貫通的,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廣深港高鐵的開通,灣區內的經濟體由多中心的統籌協作推動轉向網絡化的互融互通,這極大地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會展業的深度合作與高度融合,并將逐漸打造成為貫穿珠江東西兩岸的會展業黃金走廊。
以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為例,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由素有“金字招牌”之稱的北辰會展代為運營管理,具有非常豐富的國家級展會活動接待經驗及成熟的會展運營管理經驗。會展中心擁有迷人的濱海會務體驗、30000平方米展覽面積、4500平方米宴會廳、45個面積不等可靈活組合使用的會議廳室,能同時為萬人提供高端宴會餐飲服務及優質的會務服務,能與香港會展市場形成優勢互補。而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打破了珠海與香港之間的交通限制,陸路交通的銜接讓物流、人流匯聚,交通的便捷讓“一會兩地”“一程多站”成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而不僅僅只是美好的愿景。事實上,在2018年12月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剛承接了一場由香港工業總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珠三角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粵港澳大灣區工商界合作交流會,這不僅是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一直深耕香港市場的成果體現,更彰顯了港珠澳大橋帶來的輻射影響力。
匠心品質 打造高端會展綜合體
對于政府對會展業的態度,付睿表示,珠海市政府高度重視會展業發展,相關業務部門定期與港澳政府、業界社團和會展人士開展互訪活動,搶抓港珠澳大橋發展機遇,探索港澳會展合作機遇,圍繞展會宣傳營銷、一展(會)兩地、展品通關、人員培訓等內容開展合作。此外,更是專門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例如針對重點展會給予最高200萬元扶持補助;針對國際會議及超大型會議給予最高50萬元扶持補助。
付睿告訴記者,目前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項目主體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預計2020年將建設完成。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項目定位以滿足會議需求為主,進一步延展公共廣場和濱海空間。二期建設完成后,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將新增8000平方米和7000平方米的大型無柱多功能廳,1200平方米的圓桌會議廳及500座貴賓階梯報告廳,這極大地增強了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的會議接待能力。
付睿強調,珠海國際會展中心的特色是城市綜合體項目,是一個設施集成度更高、設計更精巧、全功能聚合的會展生態圈,鎖定的是能量密度更大的高端群體。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將持續堅持以品質打造核心競爭力,對標“北辰會展”的服務標準,用高質量的星級服務提升客戶體驗,此外聯動港澳資源,利用香港與國際接軌的窗口優勢,切實開發“一會兩地”“一程多站”等業務套餐,攜手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會展組團內各業務單體開展系列路演活動,以匠心品質努力建設成為中國知名的“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會展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