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會展業新常態面臨新挑戰
自5月起,全國各地逐漸恢復線下會展活動,會展業逐漸復蘇。然而,會展企業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及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目前看,疫情還沒有最終結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社會各界仍須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問題。
疫情對全球市場經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疫情時期的防疫措施還將延續。會展業還是要客觀面對狀況,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時,積極抓住非常時期蘊藏的發展機遇。
當下, 控制風險將成重中之重。自疫情在全球范圍蔓延以來,暫停經貿往來是企業面對的最大挑戰。為抗擊疫情,全球廣泛采取封鎖措施,導致線下會展活動紛紛延期或取消。雖然目前國內各地的會展活動陸續放開,但全球疫情防控仍未結束,對線下大型聚會帶來的影響還無法徹底消除。
因此,會展業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仍然存在。未來,長期持續的經濟衰退、企業現金流壓力、供應鏈中斷等,都將影響會展項目的招商效果及項目規模,導致最終利潤的減少。筆者認為,在當前特殊時期,會展企業在確保會展項目在線下舉辦的情況下,不宜在風險較大的新項目上投入大量資金,同時要壓縮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證現金流及保住核心團隊,以防范疫情長期防控或局部反彈給會展業帶來的突發變數,做好長期抵御各種不利因素的準備。
就在筆者撰文之際,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由三級調整為二級。近期展覽又被緊急叫停,其他城市對來自北京的人員進出也開始實施不同級別的限制。這再一次證明,線下會展活動經不起疫情的反復折騰。筆者認為,對于2020年有風險且不確定因素太多的情況下,商業性大型會展活動可權衡取消舉辦??梢钥紤]深耕產業,化整為零,舉辦一些精準的小型線下會展活動,幫助企業促進業務往來。筆者正在嘗試通過線上長期建立供需連接,提前預約線下見面需求,一旦條件成熟,就在線下舉辦專題性且能帶來收入的線下會展活動。
不可否認,善于抓住機遇的人總能在危機中看到希望。在全球疫情之下,社會各界對公共衛生服務有了新的認知,與保民生相關的產業蘊含大量機會,尤其是衛生、教育、護理和社會安全網絡方面。各地的“封鎖”措施導致大眾的行為發生變化。未來,工業、經濟和社會運行也有可能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比如,在居家辦公或學習的過程中,公眾感受到技術增強型的學習、工作和生產方式,以及遠程醫療、物流、知識經濟等帶來的諸多好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眾支持可持續消費和出行習慣的改變。這些變革會使很多產業存在開發新的會展活動項目,或者以新模式滿足社會新需求的機會。
此外,科技所帶來的機遇也不容忽視,各類企業都在積極探索更可持續、數字化的運營模式。疫情期間,釘釘、企業微信、飛書、騰訊會議、Zoom等網絡協作工具發展迅速,并且不斷迭代升級,功能更強大,支持視頻會議、視頻直播的平臺層出不窮,云開發技術也變得越來越便捷??萍嫉倪M步都為會展業帶來數字化升級轉型的機遇。用好這些大平臺和云技術,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搭建會展活動項目的小平臺,并能夠服務于產業和企業,才能形成線上線下的數字化能力。對于會展活動的主辦方來說,提升數字化能力有利于快速、敏捷地應對不確定因素帶來的突變狀況,并在后疫情時代進入精益辦展的新模式,即精準防控、精準對接、精準運營,這些都有利于實現會展的新商業價值,推動會展活動項目的良性增長。筆者建議,會展企業應盡快用可控的風險承受能力實踐新的會展服務模式,再根據需求不斷調整方向,形成疫情后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只有“認知+實踐”才是應對危機最好的解決方式。
相對,那些規模較大的會展機構、具有品牌的會展項目,在疫情后將得到快速恢復。同時,展館在調整檔期時也會給予大型會展機構和品牌會展活動優先支持和政策的傾斜。但對于廣大的中小型會展企業,不管是組展企業還是服務企業,都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合作對于中小型會展機構至關重要。建立開放合作的數字化平臺可為跨地域跨領域的合作提供共享信息、共享資源的平臺,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可幫助大多數會展企業快速地策劃、組織和實施一些低投入的新會展項目,以及到新的城市去舉辦會展,通過差異化、數字化降低會展企業的經營風險。通過數字化共創平臺,業界可以共享員工、項目,并從招商招展、組織觀眾、項目營銷、嘉賓邀請等環節開展合作、相互支持,從而推動會展企業的業務增長。
信息來源:中國貿易報 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