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舉辦的展覽數量已經接近4000個,全球擁有的展會主題在中國市場上都能找到。但是重復辦展和無序競爭嚴重。日前在寧波舉行的"中國城市會展合作與發展論壇"上,眾多專家認為,中國會展業應當錯位發展。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秘書長陳澤炎表示,所謂"錯位合作"就是會展城市和會展經濟之間在定位上相互錯開,在內容上各有特色,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的共贏合作模式。這樣,既可以增強會展業的實力又能避免同質化的惡性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顧問俞曉松舉例說,2006年長三角地區共承辦各類國際展覽項目650多個,但會展項目主體定位相互雷同的現象比較普遍,各會展場館之間的供求狀況也不盡相同,有的城市場館供不應求,有的卻又出現空閑。
而預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較短時間內將舉行500個國際展會和1000余個國際會議。俞曉松說,這些活動不需要也不應當都由上海來舉辦,屆時分工協作是必然選擇。合作可以提高整體競爭力,提高辦會質量和辦會效果,實現城市的展會資源共享,形成規模效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表示,這種"錯位合作" 在我國近年來的會展經濟發展中已有所萌芽。目前,國內區域經濟帶的會展業出現了集中化發展趨勢。
例如,珠三角地區已經有廣交會、深圳高交會、 東莞國際電腦資訊產品博覽會、順德國際家電博覽會和佛山建筑裝飾陶瓷國際博覽會等二三十個著名展會。這些展會在時間上相互銜接,在內容上互相補充,使得招商參展具有了規模效應,節約了時間和費用,并且能夠優先利用展會的輻射優勢,把區域整體經濟發展推向前進。
而另一種合作趨勢則是會展業的戰略聯盟。專家認為,近些年來一些省區或省內相鄰的城市,結成會展戰略伙伴關系,加速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例如,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和吉林五城市會展管理部門2004年成立了中國東北中心城市會展聯盟,深圳會展中心2006年與江蘇、湖北、湖南、云南和上海等地的11家館簽訂了《中國展覽館相互推廣合作協議》,而2006年底的長三角會展聯盟則吸引了20個城市的機構參加,遠遠超出了"15=1"的長三角城市群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