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已走過十余載,今年,第十一屆東北亞博覽會將于9月1-5日在吉林長春舉辦。
前十屆東北亞博覽會呈現了哪些特點?彰顯了怎樣的品牌價值?在當前東北亞新形勢下,東北亞博覽會應當承擔什么樣的使命?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會展中國采訪了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院長劉大可教授,探討新形勢下,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的愿景、使命和未來。
前十屆東北亞博覽會呈現了哪些特點?
彰顯了怎樣的品牌價值?
儲祥銀:東北亞博覽會經過十屆的努力和積淀,已經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品牌機制性博覽會。東北亞博覽會最大的訣竅和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勇于創新,不斷創新,包括創新思想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模式內容。
劉大可:一路走來,東北亞博覽會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從過去的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升格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是國家對博覽會功能和作用的高度認可。從品牌形象上已經成為處理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經貿、文化交流等多種事務的綜合平臺,成為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等周邊展會布局的重要環節。
在當前東北亞新形勢下,
東北亞博覽會應當承擔什么樣的使命?
儲祥銀:今年新一屆東北亞舉辦正值一帶一路峰會成功舉辦之際,歷史給東北亞博覽會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賦予東北亞博覽會更重要的歷史使命。東北亞地緣政治局勢復雜,辦好東北亞博覽會,對于加速一帶一路愿景建設,處理好中美俄,中日韓,東北亞地區地緣政治外交經貿關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劉大可:不忘初心,為處理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經貿、文化交流等多種事務搭建更多優質平臺,在促進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的經濟、文化、旅游等多方面交流與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
據悉,今年將首次設置智能制造館,并搭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線上展館”,實現會展O2O同步。
對本屆東北亞博覽會有哪些期待?
劉大可:通過搭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線上展館”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博覽會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為參展商、觀眾、媒體等帶來更好的參展體驗。
對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儲祥銀:希望東北亞博覽會繼續務實創新,為國家戰略,政治外交,經貿合作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也希望東北亞博覽會在辦展模式,辦展手段方面不斷推陳出新,闖出一條新路,為政府展會轉型升級,為會展行業績效提升提供經驗和范例,為全國會展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劉大可:
第一,定位上要持之以恒,以不斷深化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的合作作為核心價值;
第二,要積極探索國內外綜合性博覽會的發展規律,不斷優化內容設計,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第三,既要積極總結以往的經驗,找出存在的不足,更好從全球政治經濟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出發,做出深入研究,制定前瞻性的戰略規劃。
據悉,第十一屆東北亞博覽會的主題是“創新、開放、包容、合作”,將設置智能制造館、移動互聯支付生活館、香港商品館、臺灣商品館、國際商品館、對外開放合作展示館、食品醫藥館、文化旅游館等9個展館,2800個國際標準展位,展示面積6.3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