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鑄造、鍛造展覽會”“國際鑄件產品交易會”“2007中國(東北)國際鑄造、鍛造及工業鍋爐展覽會”等多個冠以“國際”名頭,借專業協會、學會名義的冒牌鑄造展會,時下正在各地舉行或公開發布并招展。據中國鑄造協會統計,今年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鑄造專業展覽會將達40個,平均每月近四個,僅3月份一個月就舉行了八個專業鑄造展覽會。
由于鑄造市場火爆,有利可圖,鑄造展會已到了過多、過濫的程度,其中不乏假冒偽劣展會。這些展會未經專業協會、學會允許,公然打著協會、學會或專業媒體旗號招展,讓企業難辨真偽,不免上當受騙,花了不少冤枉錢。
據了解,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裝備制造業基礎工業的鑄造業發展迅猛,目前共擁有鑄造企業三萬多家,各類鑄件的產量持續增長,鑄件總產量到2006年底已連續七年穩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名副其實的鑄造大國。
分析認為,鑄造展會過多過濫,雖與我國鑄造行業迅猛發展密不可分,但更與展覽行業缺少行業約束機制和行業自律有關。
我們大概看看一些展覽公司采取五花八門手段招展的幾大招數:私自借用中國鑄造協會、學會和地方協會、學會名義辦展,將這些相關的專業協會、學會列為主辦、協辦或支持單位,甚至有展覽公司捏造出本不存在的國內外協會組織,如“亞洲鑄造協會……香港鑄造企業協會……中國鑄造、鑄壓協會”,令人啼笑皆非。冠以“國際”,或自稱“亞洲最大……中國第一”大名頭是這些展覽公司慣用的招展手段,結果企業參展后方知不僅規模不大,國際參展商也很少,大呼上當受騙。還有的展會辦成“大拼盤”,所謂的大展下套幾個小展,而打著鑄造、鑄件旗號的展會卻只有一小部分專業成分,展會成了“大雜燴”,體現不出專業性。
有的展覽公司為了騙取企業的信任,在宣傳參加該展會好處時,故意列舉一大堆專業雜志、期刊、網站,承諾在這些專業雜志上免費展開宣傳攻勢。這其實也是某些展覽公司虛張聲勢,為吸引更多參展商所用的手法。在掛名招展中,有的是不打招呼或未經允許直接借名辦展,有的展覽公司經常會付很少的費用給一些地方協會或學會,相關協會、學會受利益驅使,便睜只眼、閉只眼不管不問,任憑展覽公司折騰。
據分析,我國對專業展會舉行的地點及頻率缺乏約束機制,也是造成借名辦展之風日益興盛的重要原因。國外展會業內有“前后四個月不能辦同類展會”的行規,展館不能租給兩個時間相近的同類展會,但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約束,只要交錢就可以辦展和參展,損害了一些展會的信譽和企業的利益。
據了解,假冒偽劣展會泛濫不僅對企業危害很大,更是勞民傷財,也使專業協會的誠信大打折扣。鑄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中國鑄造專業協會、學會比較信任,急于通過參展了解行業信息,爭取更多訂單。而中國鑄協比較大的專業展會,一年才舉行一、二次。企業識別真假展會的能力確實較弱。正因為如此,助長了那些見利忘義展覽公司的不法行為。
業內人士提出,德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展覽大國,其主要原因是德國造就了品牌化的規模展會,將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規模展會都吸引過去。而我國展覽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其運作模式五花八門,難免魚龍混雜。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扮演著經濟資源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角色,政府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走市場化培育品牌展會之路,對類似鑄件那樣的專業展會,更應規范其市場秩序,使其健康發展。